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学术史上,直到19世纪初期,历史学始终被看作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历史学进入了职业化和规范化的进程。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尽管也有一批现代著作家强调历史学的文学性和想象性,但是,从总体上说来,西方历史学是朝着一个不断科学化和客观化的趋势发展。而且,在历史学的文学传统和科学传统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它们共享一种实在论前提。但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史学界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以及后现代主义倾向。后现代历史哲学通常又被称为叙述主义的或者语言学的历史哲学,它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决定论”。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后现代历史哲学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因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后现代历史哲学是对传统科学历史观的一种背离或颠倒,它彻底瓦解了历史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后现代历史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深化历史学的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但是,后现代历史哲学的基本立论是不能成立的,它对西方传统历史观念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论文对后现代历史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以期捍卫和丰富合理的史学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在历史文本、话语与实在的关系问题上,论文坚决捍卫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历史语言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它能够比较充分地再现过去。针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我们试图论证,历史叙事不同于虚构叙事,它能够成为再现过去的有效手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历史哲学而不是一种虚妄的元叙事,它所讲述的是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实故事。针对后现代历史隐喻观,论文认为,虽然历史隐喻包含想象的成分,但是它能够真实地再现过去实在;虽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通过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一个隐喻表述的,但这个“建筑物”隐喻并非是一种想象或虚构,它真实地描述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为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论文最后认为,历史学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超越狭隘的文学和科学视界,构建一套合理的和跨学科的历史研究路径。后现代历史哲学虽然充分揭示出历史语言的主观性因素,但是,作为一种唯心主义语言决定论,它无法担当指导历史学研究的重任。唯有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认识理论,才能为我们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