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膜蛋白1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中额叶皮层血脑屏障上的表达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皮组织或上皮组织的紧密连接对体液中溶质的扩散起到了屏障作用。通过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的研究发现,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已有实验证明,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中,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nula occludens-1(ZO-1)和claudin-5等表达减少,导致BBB功能的障碍。近年来,有学者发现,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 1,EMP1)与紧密连接蛋白共定位,是BBB的一个新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糖尿病模型,测定了不同时间点大鼠额叶皮层BBB上EMP1的表达。方法:采用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组(STZ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按照模型建立成功后的时间分为2周、4周、8周3个亚组。各组大鼠在相应的时间点称重、测血糖后,4%多聚甲醛溶液灌注固定,断头取脑,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P1的表达。结果:1.各亚组STZ大鼠的血糖水平较相应亚组CON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4周组和8周组STZ大鼠的血糖水平较2周组STZ大鼠的血糖水平也有显著增加。2. 2周组和8周组中,EMP1的表达在STZ大鼠和CON大鼠无显著差异。3. 4周组中,EMP1的表达在STZ大鼠显著增多。4. EMP1的表达在各亚组STZ大鼠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各亚组CON大鼠之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EMP1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额叶皮层BBB上的表达存在改变,在模型建立成功后4周时表达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矫正方式(单光、+2.00D标准近附加、个性化近附加)及其他参数对近视儿童近距离工作行为的影响,及配戴一段时间后的近距离工作行为变化的比较。  方法:  19
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al system, CNS)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
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AA为骨髓造血衰竭、造血组织减少致血细胞减少,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