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快速推进,加速了乡村发展的同时也给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带来挑战。大量乡村规划实践所呈现出的“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发展现状使地区传统特色文化消失殆尽。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高寒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色,保留其历史发展的本土特征和文化特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镇为例,采用资料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访谈法对郎木寺镇的文化景观类型和特征进行系统挖掘和认知,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美学、生态和社会五个价值维度构建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专家和居民两类受众进行价值评价。在对两类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保护和应用策略。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参考相关景观资源分类标准并结合郎木寺镇文化景观特色将文化景观分为民居建筑,宗教礼教建筑,史迹类,传统表现型文化景观,文化场所,游牧文化景观,饮食类七类;
2.从当地文化景观价值内涵出发,构建了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以划分的七类文化景观作为评价目标层,以历史、文化、美学、生态、社会五类价值维度作为评价准则层,以筛选的21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方案层;
3.分别从专家和居民角度对郎木寺镇七类文化景观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居民组对各类文化景观价值评价得分均高于专家组,与专家组在评价标准上有一定差异,但两组评价结果均显示宗教礼教建筑类文化景观价值最高,饮食类文化景观价值最低。综合两类受众评价结果,在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基础上对郎木寺镇七类文化景观价值排序为:宗教礼教建筑>文化场所>史迹类>传统表现型文化景观>民居建筑>游牧文化景观>饮食类。最后在对文化景观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郎木寺镇文化景观提出保护和应用策略。
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镇为例,采用资料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访谈法对郎木寺镇的文化景观类型和特征进行系统挖掘和认知,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美学、生态和社会五个价值维度构建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专家和居民两类受众进行价值评价。在对两类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保护和应用策略。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参考相关景观资源分类标准并结合郎木寺镇文化景观特色将文化景观分为民居建筑,宗教礼教建筑,史迹类,传统表现型文化景观,文化场所,游牧文化景观,饮食类七类;
2.从当地文化景观价值内涵出发,构建了郎木寺镇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以划分的七类文化景观作为评价目标层,以历史、文化、美学、生态、社会五类价值维度作为评价准则层,以筛选的21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方案层;
3.分别从专家和居民角度对郎木寺镇七类文化景观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居民组对各类文化景观价值评价得分均高于专家组,与专家组在评价标准上有一定差异,但两组评价结果均显示宗教礼教建筑类文化景观价值最高,饮食类文化景观价值最低。综合两类受众评价结果,在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基础上对郎木寺镇七类文化景观价值排序为:宗教礼教建筑>文化场所>史迹类>传统表现型文化景观>民居建筑>游牧文化景观>饮食类。最后在对文化景观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郎木寺镇文化景观提出保护和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