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心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机制与长期慢性缺氧等因素有关。其中缺氧为导致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病因。长期以来人们对肺心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心病这一主要机制上。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肺心病患者仅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肺动脉高压与肺心病关系的经典观念提出了疑问。他们观察到,在许多伴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不出现明显的右心室肥大及功能衰竭。与此相反,COPD尽管肺动脉压也仅有轻度或中度上升,却可导致显著的右心室肥厚及功能衰竭(肺心病)。故认为,单纯用压力负荷增加并不能完全解释COPD合并肺心病的形成机理。由此可见,肺心病的发病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1990年Magnusson等在研究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中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1993年Fu 等又发现在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心脏M2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国外和本室验室的研究还证明利用β1或M2受体表位肽段长期免疫动物,可造成心脏发生类似IDCM的形态学改变。而M2受体表位肽段免疫组表现出明显的右心室腔变大和右心室壁变薄,而左室累及较轻。类似肺心病的病理改变。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肺心病发病过程中,心脏主要受体的功能有明显的变化,并发现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增加且与心功能异常有相关性。这提示我们在肺心病出现右心衰竭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也有心脏受体抗体的免疫学机制参与,尤其可能是M2受体自身抗体的参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肺心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为肺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方向,也可为肺心病的治疗探讨新的途径。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检测肺心病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与正常人群和其他心脏病患者相比较;用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和心脏超声学检查作为免疫抑制治疗的评价指标,分析自身免<WP=6>疫与肺心病发病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利用动物实验深入探讨M2受体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第一部分: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与肺心病发病的关系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材料与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2001年2月至2003年6月的住院病人。分组如下:肺心病组86例,男/女=47/39,其中气肿型:30人, 支气管炎型: 34人 ,混合型 22人 。慢性支气管炎组(慢支组)31例。支气管哮喘组(哮喘组)35例。高心病组 24例。冠心病组20例。健康对照组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我们选择其中60例肺心病病人进行疗效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吸氧及对症治疗等)的基础上,用激素进行短程治疗。选用地塞米松, 10mg/d,连续2周。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所有受试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M2受体抗体,肺心病组进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检查。实验治疗的60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 果1.心脏M2受体自身抗体测定结果 各组病人血清M2受体的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表1)。在各组病人中,肺心病组阳性率最高,为59.30%,与其它疾病组比较x2 为6.07 P<0.05。在肺心病组中,支气管炎组阳性率最高,达70.59%(表2, 图2)。 2. 肺心病组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资料的比较:阳性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高。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EV1)及FEV1/FVC均低于正常标准,但与阴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及左室内径均增大,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3)。3.肺心病患者实验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的比较 <WP=7>①治疗前后心脏M2受体自身抗体测定结果 治疗组: 治疗前,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0%,平均几何滴度(G)为1:106 (lg2.03±0.26)。治疗后,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0%。平均几何滴度(G)降为1:34 (lg1.53±0.02),差异显著,P<0.01(表4)。对照组:治疗前,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0%,平均几何滴度(G)为1:104 (2.02±0.25)。治疗后,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0%。平均几何滴度(G)降为1:96 (lg1.98±0.04),无显著差异(P>0.05,表5)。②肺功能检查结果 治疗组: 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EV1)及FEV1/FVC均低于正常标准。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EV1)及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1) 但仍低于正常标准(表4)。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表5)。③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组: 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表4)。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表5)。④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