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抱朴子外篇》隐逸思想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多通过考察葛洪家世背景、社会生活和心理特征等分析他选择隐逸的原因,论述《抱朴子外篇》隐逸思想的特征及其在隐逸思想史上的地位。笔者认为,当前的研究较少涉及《抱朴子外篇》隐逸思想产生的社会思想史背景,不曾厘清其隐逸内涵,未能分析葛洪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隐逸的用心和做法。  本文先是分析《抱朴子外篇》隐逸思想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魏晋时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士人读书习礼、修身取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隐逸盛行当世,道隐和朝隐理论得到很大传播和发展;隐逸在盛行的同时出现隐逸内涵的模糊化,隐逸品味的庸俗化和隐逸精神退化等状况。  笔者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现实的个人”的理论,将《外篇》中隐逸的内涵概括为:隐逸是才能卓绝、学问高深的士人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并坚持的一种淡泊名利、安于贫贱、疏离世俗,安顿自己心灵的生活方式。  《抱朴子外篇》从全真保身、立德守志、藏器有为等方面分析隐逸的个人价值,并从不忧官旷,尊隐服众,立言弘教,养正议政,隐不沮众,濯秽激浊等方面说明隐逸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借由这些论述,葛洪不仅为隐逸确立积极正面价值,还给魏晋的士人们寻找到实现个性、安顿身心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葛洪隐逸思想的目的是引导仕隐选择的主体和当权者正确对待隐逸。他认为士人应从自身性情和喜好出发选择仕隐以便“各从攸好”,还应名实相符,据才仕隐,并做到隐显任时,达乎通塞,乐天知命。他还指出当权者应该尊隐举贤,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现方法。
其他文献
翻译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翻译理论在当代得到了深刻地探讨和反思,谭载喜从思想流派上把翻译研究归结为三条理论路线,即文艺学翻译理论线、语言学翻译理论线和解释学翻译
风险投资对西方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风险投资并没有发挥相应的巨大作用。目前已有的研究都侧重于从政策、法律、金融等角度探讨风险投
学位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客观地存在着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这对矛盾,有时会表现很突出,多年来大多由从事经济学的学者们去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哲学的层面去
自然反思深植于梅洛—庞蒂现象学体系的发展之中。他在法兰西学院所开设的系列课程中,对自然的追问与其对本体论突破所做的修正密切相关,并如此对其现象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