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04年~2014年近10年来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病特点、中医辨证及治疗等项目,进一步探讨小儿周围性面瘫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以加强对小儿周围性面瘫的认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14年近10年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住院时间、诱发因素、家族史、合并症、发病部位、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疗效等项目登记列表,经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出相关结果并分析。结果:共收集139例周围性面瘫患儿病例,其中2次住院2例,3次住院2例,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110例,其中男女之比为54:56。小儿周围性面瘫四季均有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3岁,以0-6岁居多。有明确诱发因素者32例,占总例数的29.1%。其中以感冒为诱发因素者最多,占21.8%。右侧面瘫53例,男女比例30:23,左侧面瘫57例,男女比例24:33。有83例患儿伴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占病例总数的75.5%。以心肌酶谱异常、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主。110例患儿中无1例家族遗传病史。中医证型分布为风邪中络证43例,风邪阻络证21例,寒邪阻络证14例,寒痰阻络证12例,风寒中络证5例,风寒阻络证5例,风热中络证5例,寒邪中络证5例。治疗上应用按摩法100例,应用针刺法109例,应用灸疗法100例,应用物理疗法30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57天,大多在4周以内。110例患儿中治愈:60例,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结论:1.小儿周围性面瘫男女均有发病,以0-6岁居多,没有明显季节性。2.小儿周围性面瘫病因尚不明确,但与感染、寒冷等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3.中医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4、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与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