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后不同预后的患者动静脉血气变化的对比分析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发生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动脉血及静脉血的血气指标(PH、PCO2、PO2、SO2),比较心肺复苏术后不同预后的患者0min、30min、1h、2h的各指标的差异,探讨动静脉血气在不同预后的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发生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术后患者70例,按患者的预后不同分为三组:A组,死亡组(心肺复苏30min无效死亡,或虽复苏成功但ROSC恢复时间<2 h)共36例;B组,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时间>2 h,但最终在24小时内死亡、脑死亡或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共20例;C组,存活组(CPR成功,ROSC恢复,最终康复出院)共14例。三组患者,均满足年龄≥18周岁,发生心脏骤停,严格按照2015版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的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均给予一般的基础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气管插管、吸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A组患者仅检测发生心脏骤停后的动静脉血气,即0min时的血气,B、C两组分别检测0min、30min、1h、2h的动、静脉血PH、PCO2、PO2、SO2,计算AVPH、AVPO2、AVPCO2及O2UC=(SaO2-SvO2)/SaO2指标。并用SPSS22.0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程度,并预测其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A、B、C三组患者的年龄及ROSC恢复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性别、CPR开始的时间及基础疾病,三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与各监测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后(0min)动静脉血气各指标与各预后分组之间的比较2.1 PH值:动脉血PH,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PH及AVP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A组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无明显差异(P>0.05)。2.2 PCO2值:各预后组的PaCO2、PvCO2及AVPCO2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PvCO2与AVPCO2两个指标,均是C与A组、B组有差异,A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aCO2,A组与B组、C组无明显差异,B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2.3 PO2值:PaO2及AVPO2无显著差异(P>0.05)。Pv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与B两组存在差异(P<0.05),C与A、B均无显著差异(P>0.05)。2.4 SO2值:SaO2与AVSO2,均无明显差异(P>0.05)。SvO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A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C与A、B均无明显差异(P>0.05)。3.动静脉血气酸碱度的分析:3.1总体情况:动脉血气:A组,酸中毒,占总例数的63.89%,其中PH≤7.20的患者有18例,PH<7.00的患者有9例;碱中毒,占到30.56%,PH≥7.50有8例。B组,碱中毒,占总人数的60.00%,PH≥7.50有10例;酸中毒,约35.00%,PH<7.00有3例;C组,酸中毒,占总例数64.29%,PH<7.00有0例。静脉血气:A组,酸中毒,占总例数的63.89%,其中PH≤7.20有23例,PH<7.00的患者有20例;碱中毒,占到30.56%,PH≥7.50有13例。B组,碱中毒,占总人数的60.00%,PH≥7.50有11例;酸中毒,约35.00%,PH<7.00有3例。C组,酸中毒,占总例数64.29%,PH<7.00有0例。3.2动脉血气:当PH<7.35时,A、B、C三预后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得出:A与C组有一定差异(P<0.05),B与C、A无明显差异(P>0.05)。当PH>7.45时,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H值在7.357.45之间,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静脉血气:当PH<7.35时,A、B、C三组之间有一定的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A与B组有差异(P<0.05),C与B、A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当PH>7.45时,A、B、C三组存在差异(P<0.05)。两两对比,得出:A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A、C之间无差异(P>0.05)。当PH值在7.357.45之间,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时间点,动静脉血气与预后组的比较4.1 PH值:动、静脉血PH值,B与C组各时间点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趋势变化可看出,动脉血两组患者在0min30min,PH值都下降,且B比A下降明显,在30min2h,呈现上升趋势,且C组患者较B组患者,恢复快。静脉血:B组在0min30min,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峰,然后再缓慢上升,而C组患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4.2 PCO2值:动、静脉血PCO2值,B与C组各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且总体B组与C组,在时间的分布上有差异。另在0min、30min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变化可看出,患者在行心肺复苏后,动静脉血的PCO2均值,都有一个上升期,随后再下降,静脉组的PCO2值均高于动脉组,且B组患者的PCO2水平大于C组患者。4.3 PO2值:动、静脉血B与C组各时间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C组患者在其发展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其PaO2、PvO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趋势变化可看出:两组患者的动静脉PO2值都呈上升趋势,C组患者的变化幅度较B组快。4.4 SO2值:动、静脉血B与C组各时间点之间,无异常(P>0.05);但C组患者在静脉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存在明显不同(P<0.05)。趋势变化图:C组均呈上升趋势;B组患者SvO2值在30min2h呈现下降趋势,而SaO2值,先上升后下降。4.5各指标差值的比较:AVPH值,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C组下降的幅度较B组大;AVSO2值,B组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C组与B组相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变化。AVPO2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B组始终比C组的差值大;AVPCO2值,B组患者有一个上升期,随后开始下降,相比C组存活组患者来说,B组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而C组成缓慢下降趋势。5.氧利用率:A、B、C三组氧利用率的水平分别为:0.426±0.219、0.335±0.161、0.298±0.433。随着预后的不同,氧利用率由高到低变化。不同预后的患者,氧利用率不同。结论:1.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随着循环血量的锐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以酸中毒居多,且静脉血比动脉血的酸中毒程度更甚,碱中毒程度亦严重;2.发生心脏骤停后,不同预后的患者,动脉血及静脉血均会发生改变,但静脉血在PH、PCO2、PO2、SO2指标上的变化均较动脉血敏感;3.行心肺复苏术后,相同预后的患者在康复的各个时间点,静脉血在PH、PCO2、PO2、SO2的变化幅度比动脉血大;4.行心肺复苏术后,不同预后的患者在康复的各个时间点,预后良好的患者的动静脉血气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变化幅度大;5.预后愈差的患者,氧利用率愈高、AVPCO2愈高;反之,氧利用率低、AVPCO2愈低,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鄂尔多斯碱湖钝顶螺旋藻粉中砷的来源。以鄂尔多斯碱湖钝顶螺旋藻各种养殖原料、扩藻初期和养殖正常大棚的藻液和藻粉为材料对其砷含量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藻液
为了揭示高粱靶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用不同浓度病原菌粗毒素处理高粱种子L407B和Tx622B,测定其胚根生长抑制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不同品
文章通过数例优秀英语广告,分析修辞给语言带来的美感及增强信息的效果,说明阅读理解能力与欣赏和使用修辞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目的:探讨阴道子宫切除术(TVH)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TVH159例,LAYH145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病
为探讨树立"慎独"自律观,有助于升华供应室护士素质修养,"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确保物品供应安全。通过"慎独"自律观培养,对本职工作的再认识、再学习,要让供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教育发展作基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又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民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胁迫因子的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适应逆境的机制研究也从生理水平步入分子水平。对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转录组、蛋白组和调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