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4>C标记研究冬小麦生长对土壤碳截留的贡献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yang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定量探讨华北高产农田系统冬小麦生长对土壤碳截留的贡献,研究高产农田土壤对大气CO2的源汇特征,2004年至2005年采用碱液吸收法连续测定不同N、P施肥水平和耕作方式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同时运用14C同位素标记手段对实验室盆栽冬小麦分四个生育阶段进行了脉冲标记。结果表明: 不同N、P施肥水平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当地气候状况紧密相关,土壤CO2的释放量与同时期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可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不同处理相关系数主要在0.687~0.882)。Q10(即温度每升高10℃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比率)平均值为1.73,与10cm地温相比较,土壤呼吸对5cm地温的敏感性更强。土壤呼吸峰值出现在温度、降水均较高的7月,处理最高近20gm-2·d-1(以CO2计),之后逐步回落。不同的耕作措施能够影响土壤呼吸水平,本试验研究的3种因素对土壤呼吸有显著影响(a<0.01),播种前先翻30cm、播种后覆盖麦秸、不施氮素、施用磷75kg·hm-2·a-1的处理土壤呼吸水平最高。 受冬前气温下降的影响,冬小麦出苗后36天停止生长,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为0.219g·株-1,折合为0.09gC·株-1。冬小麦分蘖期光合固定的碳在植株地上部分、地下根部和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分别占光合同化14C总量的:35.2%、10.4%和51.3%。到冬小麦生长期末,植株地上部分、地下根部和土壤中的14C含量分别降至最初光合同化14C总量的:3.9%、4.6%和26.4%。通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14C总量随作物生长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到生长期末,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的14C的量占分蘖期冬小麦固定总量的65.2%。 冬小麦返青后,地上部生物量碳累积主要集中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占返春后地上部最大光合固定碳总量的50.10%和48.34%。返春后各生育期光合固定碳在冬小麦植株地上部、根系和土壤之间的分配呈现显著性差异。对比各生育期转移进入植株地上部、地下部中的14C占吸收总量的百分比,地上部:灌浆期>拔节期>花期;地下部: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本试验中冬小麦拔节期后生长共计光合固定碳2.93gC·株-1,其中地上部份固定碳为1.92gC·株-1,地下部固定碳为1.01gC·株-1。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从台山市台城河水环境整治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与技术,找出一套可行的、可以改善台城河水质、维护良好生态系统及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
现在的学生在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和以前的学生不同,那种单纯的说理式、高压型的教育活动已越来越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因此,教师在教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垃圾填埋存在渗滤液污染和侵占大量土地资源的问题,本课题将国内外新概念好氧填埋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结合在一起研究,寻求生活垃圾高速降解的途径。 基于垃圾模拟柱,通过长期
本文利用西安市城区2001年1月~2005年12月空气中逐日PM10浓度监测值,在对PM10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筛选方案和主成分建模方案构建均生函数周期外延预测模型,进
学生的差异是个普遍现象.能不能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会借助新
干旱胁迫,不仅制约旱区植物物质生产和植被恢复建设,而且已危及到全球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分与植物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社会保障改革是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必要且重要的条件。近40年间,中国社会保障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走过了一条中国特色的
学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能够对学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新时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