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露天矿技术致因型事故率逐年下降,但人因失误型事故率仍高居不下。运输段是B露天矿安全事故高发作业段,主要事故致因之一是运输司机未能有效感知安全信息。安全标志作为安全信息导引的重要载体,在隐患提醒、事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聚焦隐患路段安全标志,以“现状分析—有效性评价—优化研究—保障策略”为逻辑主线,阐述B露天矿安全标志现状及问题;通过质性分析提取露天矿安全标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据此评价露天矿安全标志有效性;进一步采用空间线索化实验范式,设计行为实验探讨露天矿运输段安全标志位置属性对安全标志优化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安全标志优化效果保障策略。主要结论如下:⑴利用文本挖掘进行事故统计分析,阐述了B露天矿运输段安全标志类型及其作用情境。通过文本挖掘分析得出安全标志失效是B露天矿运输事故主要致因之一,将运输段安全标志分为4大类,共22种,并结合目视化管理明确安全标志在特殊路段、突发情况、恶劣环境等隐患条件下可以发挥其最大安全效益。⑵利用扎根理论确定有效性影响因素,引入情报学构建了安全标志有效性指标体系并进行等级评价。利用半开放式访谈三级编码确定安全标志有效性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引入情报学绘制了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确定了安全标志有效性指标体系。利用G1序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B露天矿隐患路段安全标志有效性情况为良,依据评价结果将影响因素12个二级指标按重要度和有效性高低排序划分4个层级,利用波士顿矩阵确定重要度最高、有效性最低的实验优化属性是位置属性。⑶利用空间线索化任务实验范式,揭示了安全标志属性对安全标志效果优化的影响。通过空间线索化任务进行情境模拟,通过控制安全标志呈现时间间隔和呈现高度得出了以下结论:p段传递相同信息的安全标志最佳呈现时间间隔为1500ms;且放置在同一高度时更为有效;安全标志牌集合时,最佳呈现时间间隔为150ms,验证了实验假设。⑷提出了B露天矿运输段安全标志改进措施和优化效果保障措施。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B露天矿运输段安全标志进行优化。为保障优化效果从安全标志日常管理、认知管理、作业环境、组织管理水平四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未来可综合生理测量仪、眼动、脑电等多模态数据进一步探究动态安全标志属性对安全标志有效性的影响,指导安全标志的优化设计,实现人—标志的动态交互。该论文有图31幅,表20个,参考文献6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