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摩登都市的上海,电影产业异常繁荣。看电影成为上海小市民日常的生活消遣和谈资。张爱玲出身世族之家,父母亲都热衷于娱乐和享受。在此特定生活背景与特殊出身的影响下,张爱玲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电影迷。不善言谈的她,谈论起电影总是津津有味,与电影相关的情节、片名、影星、电影院等常可在其文本中发现。作为电影影迷的同时,写影评、编写剧本的经历皆是张爱玲与电影结下深厚情缘的重要体现。好莱坞电影源源不断地占据上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摩登都市的上海,电影产业异常繁荣。看电影成为上海小市民日常的生活消遣和谈资。张爱玲出身世族之家,父母亲都热衷于娱乐和享受。在此特定生活背景与特殊出身的影响下,张爱玲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电影迷。不善言谈的她,谈论起电影总是津津有味,与电影相关的情节、片名、影星、电影院等常可在其文本中发现。作为电影影迷的同时,写影评、编写剧本的经历皆是张爱玲与电影结下深厚情缘的重要体现。好莱坞电影源源不断地占据上海电影市场,影响着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品味。张爱玲作为一名资深电影爱好者,其电影编剧和小说创作都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张爱玲的剧本创作借鉴好莱坞“神经喜剧”的特点,围绕谐趣的闹剧、曲折的情节安排来增强剧本的喜剧性效果。其小说创作更是吸收好莱坞电影相关情节设置与场景做派的特点,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塑造出符合中国读者审美的小说范式。
电影影迷的角色以及多重身份的转换,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张爱玲在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由此而形成张爱玲小说中浓浓的电影化特征。这些电影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一、通过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的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小说的叙事艺术和表达效果。二、运用景别、角度、运动的电影摄像镜头,丰富张爱玲小说在细节处理上的语言魅力。三、通过对电影声、光、色彩艺术的运用提高张爱玲小说的视听艺术效果,增强文本的可视化语言和画面感。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特征并非独有,而是在“新感觉派”作品的电影化特征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承接和开拓“新感觉派”小说电影化手法的叙写方式。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模式,增强了小说的视觉效果,拓展了小说文字的表现力,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开拓具有意义深远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贵州省凤冈县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标准,对凤冈方言词汇进行实地调查,整理出了凤冈方言词汇表。在词汇表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将凤冈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展现凤冈方言词汇特点;从历时角度对凤冈方言的古代汉语词汇与近代汉语词汇进行了考察,以揭示凤冈方言与古汉语的继承关系;接着本文讨论了凤冈方言的两种特殊构词结构:重叠式与四字格,以凸显凤冈方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蔡絛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其内容涉及建隆元年至北宋末年约两百年间的朝廷掌故,民间趣闻等,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本文以《铁围山丛谈》复音词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铁围山丛谈》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理论依据等。第二部分将《铁围山丛谈》的复音词分为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两章。分别从语义和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
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本文以滑县道口镇城区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大量语料,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语料进行描写分析,以求全面考察滑县方言介词特点。全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滑县地区人文地理概况、方言概况、滑县介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语料来源、体例情况等。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本文重点部分,主要分析了滑县方言介词的类型及特
日本动漫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大众通俗文艺与亚文化现象。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形象。本文尝试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人物形象、日本动漫中的中国题材、日本动漫中的中国符号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形象分类。接着,在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日本动漫中中国形象的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 19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他长期不被主流评论界认可,被视为缺乏思想性和深刻性的“二流作家”,但是却受到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与毛姆小说中蕴含的巨大的抚慰和疗救作用密不可分。通过对毛姆生平经历、心理诉求和艺术追求的分析可以看到,毛姆的文学作品是他治疗自己和疗愈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世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创作以小说与散文两种为主,兼有少量的戏剧与诗歌创作,史铁生对各种文体的尝试以及四大文体间的“跨文体”写作,体现了他自觉的现代文体意识。同时,他对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思考,这些丰富的文学理念散见于史铁生的创作谈、采访记、文学评论、书信及具体的作品中,深深影响着他各类文体创作。本论文以探究史铁生文体创作为突破口,将史氏文学观念与
1930年代,大革命失败后,许多有志之士急切而热血地寻求革命的出路。这时期,左翼群体愈发壮大,左翼文学也更加蓬勃发展。左翼文学思潮在社会形势的推动下如波澜壮阔的大潮,对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而这时期,林语堂以“不谈政治”的姿态立足于风起云涌的上海,在国民党的文化高压和左翼的挤压下显然无法完全做到独善其身。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革命作家联盟,左联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十分明确。作为担负
在近代民族危亡的语境下,“启蒙”是精英文学想要达到却一直不能很好完成的一个任务,原因在于精英文学因其思想的超前及形式的欧化一直与普通百姓有所隔膜。通俗文学因与民众天然的亲密关系无疑是进行启蒙的一条路径,而通俗文学的思想性又较精英文学为差。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的作品成为社会的期待。金庸武侠作品的娱乐性自不待言,其思想性高低成为上世纪末关于金庸作品价值大讨论的核心问题。若能证明其思想性达到一定高度,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