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选择性与发光特性的理论计算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萘酰亚胺类比率荧光探针分子是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金属离子探针,改变识别基团的结构可以获得高选择性的Cu(II)和Cd(II)离子荧光探针,荧光发射波长蓝移。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几种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荧光蓝移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应用DFT/TDDFT/PCM模型计算了Cu(II)离子蓝移型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激发态时,探针BF1和BF1-Zn Cl2络合物中萘胺的一个N原子结构对称性发生转变,与萘环形成C=N双键并延长了共轭体系,N原子的p电子向萘环π*(C=C)轨道的电子转移加强,从而产生了ICT。在BF1-Cu(NO32络合物中,因为Cu(II)离子与萘胺N原子和吡啶N原子的配位作用较强,限制了激发态时萘胺N原子结构对称性的改变,不能产生ICT作用,只能发射LE光谱,其发射波长相对于ICT光谱呈现蓝移。另外,识别基团吡啶分子通过N原子与Cu(II)离子配位,并在激发态时将吡啶环上π电子转移到Cu(II)离子的d*轨道,阻止了Cu(II)对荧光的猝灭作用。2.对含不同识别基团的1,8-萘酰亚胺Cu(II)离子比率探针的选择性及发光机理进行了计算。探针BF2识别基团是两个呋喃分子,不能与Cu(II)离子形成配位络合作用。探针BF7和BF9的识别基团中都含有一个吡啶分子,吡啶N与萘胺N原子共同对Cu(II)离子形成配位络合。探针C的识别基团是两个苯基酰胺,羰基O原子对Cu(II)离子的配位络合作用更强。因此,由于探针BF7、BF9、C都能与Cu(II)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限制了激发态时萘胺N-C键扭转,不能产生激发态的ICT作用,只能产生LE的发射光谱,其发射波长呈现蓝移。而探针BF2不能与Cu(II)离子形成配位络合物,因此将发射ICT荧光。3.计算了Cd(II)离子蓝移型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在BF3-Cd(II)络合物中,因为Cd(II)离子与BF3的萘胺N原子及识别体中的吡啶N原子存在强的配位作用,限制了C-N的扭转,不能产生激发态的ICT作用,只能产生478 nm的LE荧光,相对于BF3的ICT发射光谱呈现蓝移,与实验数据完全吻合。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逐渐提升,对于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也在一步步深入,而永磁同步电机又是新能源电机里面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高转矩、高功率、低噪声等优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航空、农业、汽车等很多方面,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它性能的优劣又主要由它的温度场性能和振动噪声性能所决定。本文通过查找国内外参考文献,以一款12级45槽永磁同步电机为例,依托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做二维电磁场分析,在
在传统塑性理论中,通过正交流动法则利用塑性势函数的正交梯度确定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然而,土的变形受静水压力影响显著且具有剪胀性,其塑性势函数难以直接利用试验结果合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以水稻为食,中国是水稻总产量最多的国家。黑龙江省是中国水稻生产大省之一,是中国北方生产面积最大的省,是中国商品稻谷生
相变材料Ge2Sb2Te5(GST)是大密度光相变存储技术的重要材料之一,几十年来其晶态-非晶态之间的超快转化过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相变初态和终态,而对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形势下,企业竞争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话题。技术人员是支持企业战略发展与转型的核心力量,身处环境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对薪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强,因此,企业必须努力了解,且不断地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企业如何优化现行的薪酬体系必然成为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体系下,科学、有效且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于人才的留住、选拔、激励和发展等方面具有最有力、最关键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不同地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空气源热泵在冬季的制热运行中经常面临结霜问题,当其室外换热器表面温度
本研究试图考察面孔和声音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有迹可循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是否具有跨通道匹配陌生面孔-声音身份信息的能力。采用眼动技术和脑电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共实施两个
本课题通过对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代谢进行调控,在促进吉他霉素合成的同时,优化其组分。在研究摇瓶中添加甘油对吉他霉素合成影响时,发现豆油为4%,甘油为
利用流动沸腾换热的微通道热沉具有所需工质流量小、换热系数高、温度分布均匀等优势,是适用于高热流密度微电子器件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散热技术。但随着热流密度不断攀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在模式识别、目标跟踪和图像理解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一些学者致力于图像分割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