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古山地区位于于都—赣县矿集区南部,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构造位置处于南岭构造带和武夷—云开褶皱带的交汇复合部位。通过对盘古山地区重、磁资料的处理,建立地球物理模型,推断该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研究该区深部矿体赋存情况及其与区域地质构造、局部控矿构造的关系等关键问题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收集、整理了盘古山地区小比例尺面积重磁资料、大比例尺剖面重磁资料、地震和电法资料、岩石物性、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等。针对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收集到的重磁资料具体特点,确定了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了航磁数据非线性曲率滤波调平方法,为得到高质量的磁力基础图件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区内共推断8条断裂:3条NE向一级断裂和5条近SN向及近EW向二级断裂。一级断裂主要为盆地和花岗岩体边缘断裂,对盆地和花岗岩体的发展演化起控制作用,二级断裂主要为盆地和花岗岩体内部断裂,影响盆地和花岗岩体的进一步发展演化。本次推断断裂中F2-1南段、F2-3和F2-5为隐伏断裂,其它均为出露断裂。共推断8个花岗岩体:4个低密度花岗岩体(大埠、铁山垅、白鹅和珠兰埠岩体),4个强磁性花岗岩体(盘古山、长坑、隘上和靖石岩体)。推测盘古山、长坑、隘上和靖石岩体在深部连为一体,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整个岩体倾向为SE向。盘古山矿区NLSD-2钻孔揭示了盘古山隐伏岩体的存在,且钻遇岩体与推断岩体位置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花岗岩体,又有隐伏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花岗岩体控制。该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