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出现了,并不断迅速扩大。但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诸如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等。目前,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未建立起来,失地农民面临着他们的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问题,这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纷争,影响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也应当是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的过程。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得出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的结论,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导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为失地农民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实的最佳选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转岗就业培训和法律援助等。建议改革城市化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为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来源;建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在理论上、政策上进行探索和创新,进而对科学地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具体实践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