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石鲷虹彩病毒(SKIV)结构蛋白质组学及三个新型鱼类细胞系的建立与部分特性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大细胞病毒是造成广泛的淡水和海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重要病毒性病原。国内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养殖鳜暴发性流行病观察到,并最终被确认为鳜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根据该病毒引起的发病鳜的临床症状、病原及病理学特征定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根据最新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八次的分类报告(ICTV-8),ISKNV被定义为虹彩病毒科(family Iridoviridae)新成立的肿大细胞病毒属(genus Megalocytivirus)的代表种。种种未知因为,肿大细胞病毒难以在常见鱼类细胞系上生长,我们此前建立了鳜仔鱼细胞系MFF-1,成功解决了此类病毒的细胞培养问题。本研究中,(1)我们利用MFF-1细胞纯化到大量海洋鱼类来源的斑石鲷虹彩病毒(SKIV),对SKIV的结构蛋白做了系统的蛋白组学鉴定,结果显示,SKIV的主要高丰度结构蛋白有16个,全病毒蛋白有51个获得鉴定,其中包括4病毒囊膜蛋白。细胞水平上的抗体中和作用实验显示,4个重组囊膜蛋白均不具备抗体中和能力,动物免疫保护试验也显示,以重组病毒蛋白为抗原免疫动物(鳜鱼),尽管能够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但攻毒试验显示重组囊膜蛋白并非病毒的保护性抗原。(2)为了建立更多的敏感细胞系,为大规模疫苗生产寻找更多细胞资源,本研究从早期的鳜鱼仔鱼原代细胞成功培养出一个新的传代细胞系MFF-2,MFF-2在细胞形态、细胞核型等方面与MFF-1细胞有较大的差别,但MFF-2同样对ISKNV和SKIV高度敏感,可能作为疫苗生产中有用的细胞候选。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鳜脑组织原代细胞来源的克隆细胞系MB16C和锦鲤鳍条组织来源的细胞系KF-2,病毒感染试验显示,MB16C和KF-2对肿大细胞病毒皆不敏感或低敏感,但KF-2对锦鲤疱疹病毒(KHV)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利用KF-2细胞我们成功自国内发病锦鲤分离了第一例锦鲤疱疹病毒KHV-QY08(C),基于KHV-ORF136基因和蛋白序列的多重序列分析显示,KHV-QY08(C)与日本代表株TMSUT1(J)在进化距离上最为接近,仅有一个碱基/氨基酸的差异,可能是典型的亚洲株代表。以色列株和美国株在VP136编码区存在同样的碱基缺失,可能是欧美代表株的共有特征。
其他文献
斜带石斑鱼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是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种之一,斜带石斑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报道。脑肠肽(Ghrelin)是一种活性多肽,Ser3具有辛酰
近年来随着马鞍列岛海域的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无法得到有效地缓解,众多研究者积极采取研究措施从各个方面探究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现状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与
近年来,随着近海污染的加剧,局部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赤潮和绿潮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绿潮在我国爆发的频率和规模迅速增加,其危害己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绿潮藻生长、爆发机
学位
An advanced direct chip attaching packaged two-dimensional ceramic thermal wind sensor is studied.The thermal wind sensor chip is fabricated by metal lift-off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