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较澳门初中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的差异,并从中探讨影响独生子女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以澳门私立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丛集取样方式,共计抽取三所学校(一所男校、一所女校及一所混合校),156名初中学生(初一至初三年级,每级各有26名独生子女及26名非独生子女。研究主要关心的变项包含:学生是否独生、性别、年级、宗教信仰、家庭状况、学行问题、学业成绩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 受试者填写一份由研究者所编制的问卷,问卷的内容包含:学生的背景资料(共19条)及自我概念相关问卷(共63题)。所得资料经由SPSS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显示: 一、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总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总平均值。说明非独生子女因有较高的利社会行为如合群合作、与人分享、自制性较高、情绪较稳定;相反,独生子女较容易被宠坏、自我中心、任性、骄纵。 二、完整家庭的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而不完整家庭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完整家庭中,不论是独生子女或是非独生子女,他们都感到缺乏家庭温暖,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其自我概念普遍低于完整家庭的子女。 三、遇到责罚情况时,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平均值。说明独生子女可能由于在家中被视为「小皇帝」,从小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缺乏生活锻炼,社会经验和能力相对较弱。遇到责罚情况时,他们往往较难以接受批评。 四、在没有宗教信仰方面,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而有宗教信仰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则无显著差异。显示不论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若有宗教信仰,其人格、价值观、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皆会受到宗教的熏陶而获得正面的帮助;相反,在没有宗教信仰的独生子女,他们较容易养成娇气、任性,不会与人交往、合作,忍让、谅解。 五、在中收入家庭方面,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说明可能高收入或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他们并未因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而影响其自我概念。但中收入家庭的父母,对非独生子女可能灌输资源共享的思想,故他们较独生子女懂得与人分享。六、高学业成绩方面,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 均值。说明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在家中常被父母拿他们与其它兄弟姊妹 作比较,故以学业成绩来造成竞争的工具,显示非独生子女较为好强固 执、独立积极。七、非独生子女心理自我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概念平均值。说明非独生子女较能 接纳自己,更能自信地去学习和生活,他们较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且能尽力 地去实践自己的价值。八、非独生子女家庭自我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家庭自我平均值。说明非独生子女比独 生子女较认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有良好的道德观,他们对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份 子有正面的价值感及胜任感。九、非独生子女自我认同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我认同平均值。说明非独生子女对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的计划,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期望有相当程度的自信 心和自我了解。 简言之,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较低,乃因独生子女与背景变项之间呈高相关,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自我概念。本研究根据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供父母、教师以及未来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