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项目的支撑下,面向中国海岛生态评价与管理的需求,在现场生态调查数据缺乏的条件下,探讨了一种基于景观格局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这样只需要使用能够实时、快速获取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即可,弥补了风险评价缺乏现场生态数据就很难开展的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提出了一种能够指示海岛受自然灾害风险程度的相对风险指数,其与景观多样性成负相关,与景观破碎化程度成正相关,与景观镶嵌度成负相关,与人工景观面积比例成负相关。应用提出的相对风险指数对南五岛中的大黑山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的风险程度为:风险最高的是大黑山岛,风险最低的是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居中,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这就说明我们提出的相对风险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岛自然灾害的风险程度。
(2)尝试建立了单一生境类型风险评价模型,以南五岛为研究对象,分森林、农田、居民点和养殖区四种生境类型进行评价,并给出了整个海岛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价模型,应用这个评价模型对大黑山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风险最高的是大黑山岛,风险最低的是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居中,与前面提出的相对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一致。
(3)定义了威胁指数和影响强度指数。以这两个指数为基础,提出了单风险源对单生境类型、单风险源对多生境类型和多风险源对多生境类型的海岛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方法,选取南五岛中的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为研究对象,应用提出的海岛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结论吻合较好。这就说明,我们提出的海岛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海岛受人类开发利用带来的风险程度。
(4)以TM、ASTER、SPOT和航空照片为数据源,分别对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和大黑山岛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开发利用风险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看出,TM、ASTER、SPOT和航空照片这四种数据源都是可以选取的。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航空照片时,对不具备生态学意义的细节信息要做特别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