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增加,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学前流动儿童聚居在“城中村”或镶嵌在城市边缘。他们在城市出生,且滞留的时间逐渐延长,其成长的生态环境就显得更为复杂。孩子们在城市的生活也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如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文化资本投入有限,所能享受到的正规教育资源缺乏等。本研究旨在展示学前流动儿童的发展环境,从一个个真实的环境和故事中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本研究以随父母打工而在浙江某市生活的四川农村学前儿童——辉辉为研究对象,深入辉辉的家庭和幼儿园进行观察与访谈,并对辉辉的父母、亲属、老师以及工厂厂长、社区干部进行多次访谈,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理论对辉辉的流动、活动、学习、家庭状况、社会处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影响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因素。本研究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对辉辉的城市生活的全貌展开了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考察了辉辉的发展:辉辉的总体情况;辉辉在外地的生活处境;辉辉接受教育的现状。在考察影响辉辉发展的因素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家庭养育、日常生活和生活处境三个方面去分析。研究表明:辉辉的家庭养育处于模糊的养育目标下,以手足照顾为主要的养育形式,且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希望与问题并存的;辉辉的学习主要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母亲的教育也是在生活事件中实现;辉辉的生活处境(居住特点、家庭条件与文化资本的投入、亲属之间的关系、社会环境)影响着辉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