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各医院的生殖中心或不孕不育中心。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多种因素导致不孕的发生,例如异位病灶导致盆腔粘连进而改变盆腔解剖结构,使卵巢或输卵管粘连,影响卵子的排出及运输等。辅助生殖技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此类患者大多数生殖中心会选择超长降调节方案,然后再行促排卵。但何时行促排卵至今还没有定论,同时无法通过降调节过程中某些指标准确预测IVF-ET的结局。目前临床上常以启动日血清LH值作为其中一个大致参考指标。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EMs合并不孕患者进行IVF-ET过程中,超长降调节方案在其中的应用及相关结局,特别是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中各项指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关系及其在IVF-ET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启动日LH水平对IVF-ET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三年的100例接受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治疗的EMs患者,在促排卵前已经接受了GnRH-a预治疗2~6个月,每次1.88mg(1/2支)达菲林肌内注射,每28天一次,从第2次注射达菲林算起,两周后开始定期检测血清CA125,每周一次,当血清CA125的值下降到18U/L及以下时注射最后一次达菲林1.88mg。在最后一次注射达菲林12~42天后开始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肌肉注射。分别记录启动日LH及E2值,同时记录其它指标,如HCG日P、LH及E2值等,记录代表妊娠结局的指标。按照启动日血清LH水平将收集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1组50例,血清LH<0.5U/L,A2组50例,血清LH≥0.5U/L,比较两组的IVF-ET妊娠结局及其他指标。另按启动日E2水平分为两组,B1组48例E2<25pg/ml,B2组52例E2≥25pg/ml,比较两组IVF-ET妊娠结局及其他指标。 结果: A1组平均用药天数[(15.12±3.19)d]多于A2组[(9.24±0.82)d],A1组种植率(24%)低于A2组(33%),统计分析显示用药天数及种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受精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B1组与B2比较B2组用药天数及用药量较B1组少,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B1组与B2组的临床妊娠结局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过程中启动日LH水平过低将增加HMG用药的天数,同时会降低胚胎种植率,LH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超排启动的主要指标。启动日E2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促排卵期间用药量及用药天数,但对卵巢反应及临床妊娠结局未见明显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