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β-catenin与Cyclin D1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目的:研究β-catenin与Cyclin D1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9例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标本中,β-catenin蛋白阳性的比例分别为2/5和38/49(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的比例分别为1/5和42/49(p<0.01);比较β-catenin和Cyclin D1在脑组织、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光密度值,发现各组之间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 05),其中各级别脑胶质瘤组与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与Cyclin D1的过度表达显著相关(r=0.6395,p<0 05)。结论:β-catenin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并有可能通过Cyclin D1使细胞增殖,促使肿瘤发生。第二部分内皮抑素质粒对人脑胶质瘤GL15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目的:探讨ES以及ES联合阿霉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GL1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pcDNA 3.1 ES转染入脑胶质瘤细胞株GL15中,行稳定筛选,然后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S及ES和阿霉素联合作用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GL1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表明转染pcDNA 3.1 ES后阿霉素对GL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增殖明显减慢,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流式细胞仪表明,转染pcDNA3.1 ES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P< 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 0.01),凋亡率明显上升(P< 0.01);联合阿霉素治疗后,上述差异更加显著(P< 0.01)。结论:ES联合ADM可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GL15细胞株的生长,二者联用可以产生协同抗瘤作用。第三部分内皮抑素质粒对人脑胶质瘤GL15细胞株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在转染内皮抑素质粒后,GL15细胞株中β-catenin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质粒转染的方法,将人内皮抑素质粒(PCDNA-ES 3.1,氨卞抗性)转染入GL15细胞株中,行稳定筛选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前后β-catenin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细胞爬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758±0.0371和0.4092±0.0417,而内皮抑素质粒转染组细胞爬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462±0.0275和0.2046±0.0357;空白对照组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内皮抑素转染组,统计学分析表明在不同组别之间,β-catenin的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皮抑素可抑制GL15细胞株中β-catenin蛋白的过度表达和异位表达,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第四部分内皮抑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脑胶质瘤的动物试验研究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基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GL15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人脑胶质瘤细胞(GL15)移植于裸鼠皮下,成功建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分别运用内皮抑素,环磷酰胺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开始前,各组动物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63.09±9.95mm3,61.42±6.07mm3,60.59±4.21mm3,62.22±7.10mm3;在治疗试验后第6天,各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138.04±10.06mm3,108.61±8.57mm3,123.85±18.32mm3,103.26±8.32mm3;在治疗试验后第14天,各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450.12±73.23 mm3,180.06±16.27mm3,322.69±99.40mm3,154.91±16.79mm3;在治疗试验后第22天,各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2003.96±257.93 mm3 , 176.61±30.13mm3 ,844.67±110.44mm3,146.4±8.30mm3;在治疗试验后第28天,各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4267.96±313.59 mm3,156.76±13.19 mm3,1609.77±113.19 mm3,134.52±10.38 mm3。统计学分析表明,在治疗前,各组动物的皮下肿瘤模型体积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皮抑素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从第6天开始,分别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从第14天开始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之间在第22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从第22天开始与对照组出现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抑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光密度值均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之间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皮抑素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的Cyclin D1光密度值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皮抑素可以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的联合运用可以增强其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内皮抑素直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2.内皮抑素通过直接调节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以及间接调节Cyclin D1的表达,从而调节肿瘤细胞周期进程,使得肿瘤组织中G1期细胞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