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长篇小说《活着》的经典化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命运起伏的故事。作为余华的转型之作,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至今已有29年,最初作品是以中篇小说的形式在1992年《收获》杂志刊发,随后受到张艺谋将其改编成电影时提出的建议启发,1993年增写成长篇小说并出版单行本,也就是本文分析研究的小说扩充版本。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国内外文学评奖、影视戏剧改编、明星效应、批评家的阐释与评论、普通读者的传播接受热潮、文学史书写、文学教育的介入构成了《活着》经典化的多元路径。本文共分为三章,每章分为三节展开讨论。第一章对小说《活着》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小说思想意蕴、死亡意象和叙事结构的分析探究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可阐释空间以印证其经典性。首先关注的是《活着》的主题思想,结合余华在其自序等文章中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展开论述。其次结合余华随笔集中展示出的文学观,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活着》建构死亡意象、死亡情境、死亡符号的路径,来验证小说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照拂。最后分析小说叙述结构的典范性论证其经典性。第二章讨论《活着》的传播与接受对小说经典化的影响。通过整理《活着》获奖情况、影视戏剧改编形式的传播接受情况、销量情况、媒体参与报道、明星效应、小说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和文学史书写情况、文学教育的介入,考察《活着》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第三章研讨《活着》改编的三种艺术形式对小说经典化的影响。通过简述《活着》三种改编艺术形式——电影、电视剧、话剧的传播接受情况,将三种改编形式与原小说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活着》的影视改编、戏剧改编作品对小说传播接受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经典的生成是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不断展开的社会历史过程,是社会、文化、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活着》的经典化产生在一个累积形成的模式里,它在国际和国内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影视戏剧的改编、文学史的书写,文学教育的传承过程中,其文学意义被不断丰富和阐发,传播学和接受学相关理论支撑讨论的展开,为深入阐释小说的经典化提供了思路,可以说《活着》的经典化得益于众多读者的多元化接受和理解。《活着》的经典化过程,为发现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规律提供了借鉴。通过梳理小说《活着》的经典化历程,管窥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规律,是本论文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射频前端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最易受电磁脉冲影响的部位。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分布式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首先根据最小化系统的互联关系加装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然后进行了强脉冲(UWB)加载试验和强脉冲(HEMP)加载试验,最后得到了最小化系统的耐受峰值功率和接收机高功率电磁防护隔离度结果。
如今,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民族声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众多声乐学者的必唱歌曲,而如何演唱出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韵味与意境,成为演唱者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琴艺术两种艺术形式为对象,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琴艺术的互通性,并从声情、腔韵、意境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此触类旁通,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呈现出更完美的演唱效果。
作为晋商之一的灵石静升王氏家族之所以能够绵延700余年,根源便在于代代坚守了王氏家族的家训。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王家家训在做人、做事上倡导诚信、勤俭、孝义,这不仅是王家的传家法宝,也是新时期人们应当借鉴的圣经。
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整体发展进程,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和西方文化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相关人员就必须要以客观、公正、理性的眼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其中的精髓与不足,科学进行借鉴和创新,将其全面的渗透和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另外,还可以创造性的融入一些具有现代化特色和信息化特点的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全新的内涵和意义,以确保现代环境
地勘单位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财务风险。针对当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可知,基本上都存在着思想认知较差、制度不完善、内控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地勘单位要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严格管控财务风险,从而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闽东南特殊滨海港地质区,市政道路深厚软土路堤处理时,不仅需考虑软土沉降及稳定、软硬交界处软土斜坡等问题,还需考虑市政综合管线布设时基坑支护及管井沉降稳定等问题。以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本项目的成功应用为例,说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方案及原理,结合试验监测数据,分析综合处治效果,有效解决此类工程难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对同类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的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海港医院门急诊2016年至2019年就诊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有高危接触史患者12 37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培养解脲支原体(UU)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2 376例送检样品中,检出病原体5 115例,阳性检出率为41.33%(男34.93%,女57.32%);其
目的 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60例EMS患者,按是否存在UU感染分为UU感染组(n=69)、非感染组(n=19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Wnt-7a、β-catenin、Frizzled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