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以证候为中心来认识、治疗疾病,传统上中医学对证候的辨识通常来自中医医师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统一、可量化的标准。因此,想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医诊断的客观化与证候的量化是亟需解决的课题。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现代测量学方法以及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等技术都被运用到了中医证候量化与诊断模型的构建当中。然而,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多建立在线性化与单维度的假设之上,与中医的临床辨证理论并不相符。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等现代测量学方法虽然具有非线性及多维度的测量学特征,但仍建立在数学概率模型的基础之上,很难与由人脑进行的复杂抽象的中医辨证思维过程完全拟合。当今热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模拟人脑认知,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正逐步深入,可能作为新的技术方法被引入到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的研究中。此外,证素理论以病位、病性等证候的要素作为研究核心,以此还原临床医生的辨证思维过程,这种原子化的分析方法为在中医证候量化研究中引入机器学习算法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
  本研究以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两种常见脾胃系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中医证素的辨证理论,结合跨学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运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作为技术工具,建立并优化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探求可用于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学新思路与新突破,为临床决策及科学研究提供工具支持,并为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临床量表的应用与转化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学范例。
  方法:
  1.临床调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两个阶段开展临床病例的调查。本阶段先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进行临床病例的采集与数据分析,为后两个阶段结合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与现代机器学习算法完成理论模型与诊断模型的构建优化提供数据资源。再以前瞻性研究提供的数据资源对构建出的量化诊断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价。所纳入的临床病例来源于从2015年10月起至2019年12月止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及各合作研究单位就诊,并经专家临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和泄泻的患者。其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关于FD及IBS-D的定义,中医诊断标准则主要参照权威诊断规范或指南的相关规定。两阶段调查总样本量设定为2000例。基于前期研究所建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辨证信息调查量表》,对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临床症状体征及专家辨病辨证诊断结果等在内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临床病例数据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
  2.理论模型构建与优化:基于临床调查中各病种的证候分布特点,结合中医理论中各证候的定义及各病种最新专家诊疗共识的相关阐述,提取与各条目所代表的临床表征所相关的辨证要素,再运用频数计数的统计方法,从相关辨证要素中提取各病种的核心证素,经过专家小组的评议以及调整,形成多层次、多维度辨证理论模型。借助Pythonscikit-learn机器学习库,运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各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条目进行筛选调整,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基线,进行多种筛选方法的比较,结合比较分析的最终结果,筛选出各核心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实现理论模型的结构精简优化。
  3.诊断模型构建与优化:以回顾性研究所采集的临床病例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定量化的辨证规则网络,结合理论模型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首先以FGIDs各病种全部临床表征条目作为输入层节点,以核心证素作为输出层节点,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运用PythonKeras人工神经网络库,进行多层次神经网络的计算和反馈,输出层次化、多维度辨证分析结果,初步构建各病种的全条目FGIDs诊断模型作为基线参考,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再以经筛选的各核心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条目作为输入层节点,以核心证素作为输出层节点,构建模型,与全条目模型进行比较,最终实现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4.诊断模型的评价:利用前瞻性病例数据,在SPSS22.0软件中运用ROC曲线参照临床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作为状态变量,各核心证素的模型输出结果作为检验变量,绘制各证素的ROC曲线,参考ROC曲线下的面积判断模型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成果:
  经过两阶段的临床调查,总计纳入临床病例2328例,包括胃痛病例780例(33.51%),胃痞病例789例(33.89%),泄泻病例759例(32.60%)。参考各病种最新的权威指南和专家诊疗共识总计9份,提取出的相关辨证要素,再根据临床病例证候辨证要素分布情况,从中提取出胃痛病的7个核心证素,包括“脾”、“气滞”、“胃”、“肝”、“气虚”、“湿”、“热”;胃痞病的8个核心证素,包括“脾”、“气滞”、“胃”、“气虚”、“肝”、“湿”、“热”、“阳虚”;泄泻病的8个核心证素,“脾”、“气滞”、“气虚”、“肝”、“湿”、“胃”、“热”、“阳虚”。基于提取出的核心证素,初步建立待优化的FGIDs中医多维证候理论模型,模型包括胃痛病核心证素7个、临床表征177个,胃痞病核心证素8个、临床表征155个,泄泻病核心证素8个,临床表征173个。运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胃痛病7个核心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共计67个,胃痞病8个核心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共计65个,泄泻病8个核心证素相关的临床表征共计68个,最终建立并优化了以“病-证-证素-临床表征”作为基本结构的理论模型。
  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三病种的证候量化诊断模型。通过模型间准确性的比较,对模型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最终选择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并进行条目结构优化的诊断模型。经过ROC曲线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的辨证准确性在中等水平,随着样本量的继续扩大,仍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结论:
  本研究以功能性胃肠病为例,创新性地将机器学习算法中的属性筛选运用到了量表当中,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属性即各临床表征条目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条目的筛选和理论模型的精简优化。此外,传统神经网络虽已被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但现有的神经网络模型多是按照中医主证证型进行分类,无法解决兼证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医证素理论,将神经网络算法与机器学习、量表以及证候量化相结合,构建与优化证候量化诊断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兼证问题,更符合临床辩证实际。同时本研究着重于将神经网络等机器算法运用于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学探讨上,得出基于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是可行的,这一结论可为中医证候量化领域提供方法学的新思路。在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中医证候量化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大数据发展趋势强劲的这个时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得到了有效结合,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助推。而计算机信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也已经渗透进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据此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性出发,探讨大数据在信息处理技术上的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推广,数据已经影响到了各行各业,并在其中
期刊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到来,播音主持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基于此,本文先就融媒体下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加以阐述,然后就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语言规范  0 引言  融媒体时代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如今的时代发展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与新媒体二者之间进行融合,成为当今发展
期刊
目的:通过研究鸢尾素(Irisin)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Irisin作为组织工程骨生长因子的可行性及其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离纯化、鉴定;设置Irisin不同浓度组(0、80ng/mL、100ng/mL、120ng/mL),CCK-8法选择Irisin的最佳实验浓度。含有Irisin的培养液培养大鼠BMSCs为实验组,单纯培养液培养为对照组,3、7、14天进行茜素红、von Kossa钙盐染色;3、10天进行RT-PCR和Wester
摘 要:教学过程是认识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实施情感教育,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不仅是优化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应当成为这一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期刊
摘 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播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工具普及伊始,广播节目类型不断丰富延展,广播情感类节目就以其丰富多样的节目风格与贴近生活、以情动人的情感特点在广播电视类节目脱颖而出[1],在众多新兴媒体类节目中占据独特优势,收获了大批忠实听众。本文旨通过对现代广播情感类节目的研究,结合典型广播情感类节目案例,从广播情感类节目的发展历程、主持人基本素养和声音形象以及社会市场等方面探究广播情感类节目主持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但与此同时,网络世界过度娱乐化,也导致了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上活动的时间过长,缺乏网络学习动力,甚至还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基于此,文章就基于易班平台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帮助相关高校构建良好、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关键词:易班平台;
期刊
目的以真实世界研究为导向,通过文献研究国内外病例注册登记方法,借鉴慢性腰痛病的研究范式,探索腰大肌损伤“后病前治”针刺法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通过选用腹部腧穴与腰部腧穴的不同针刺入路方法治疗腰大肌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疗效分析针灸临床的优化治疗方案。研究真实世界中病例注册登记方法的实际运用,探索未来参与针灸临床注册登记研究协作的模式。研究方法(1)通过借鉴慢性腰痛病例注册登记的范式研究真实世
目的:
  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本项目基于神经血管耦合机制,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技术检测和评估单眼剥夺损害后视皮层功能柱“漂移”改变与刺激响应特征,初步揭示单眼剥夺后视皮层可塑性改变的中枢机制;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调气通经明目”针法干预对视觉剥夺后视皮层空间分布、功能柱“漂移”以及跨感觉通道重组的影响,初步阐明针刺干预视觉可塑性改变的脑功能调节作用和机制,为弱视的针灸效应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14天龄SD大鼠70只,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法先分出空白组(10只
目的:
  利用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分析单眼视觉剥夺后视皮质区差异基因的表达,对针刺干预后视皮质特异性针刺响应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和功能分析,以探讨和揭示“调气通经明目”针法干预视觉剥夺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14天龄健康SPF级幼鼠72只,体重20-30g,随机分为空白组(BG)、空白捆绑组(BBG)、空白针刺组(BAG)、模型组(MG)、模型捆绑组(MBG)及针刺治疗组(AG),共6组,每组12只。模型组、模型捆绑组及针刺组幼鼠进行右眼视觉剥夺模型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