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翻倍增长。然而,城市交通设施的更新与建设却相对迟缓。交通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促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对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全面探讨,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必要前提。在研究手段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发展,高效实时的交通开源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尽快掌握区域内交通的整体运行状态,快速识别路段拥堵情况。因此,运用大数据针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兰州市作为西部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快速城镇化与紧缺的土地资源之间可能存在更为激烈的发展矛盾,进而激化更加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高德实时交通监控平台发布的城市道路拥堵指数和实时路况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法及ArcGIS10.3平台点处理、热点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交通拥堵现状进行量化研究,客观分析研究区内交通拥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拥堵改善措施,为兰州市城市规划和交通治理提供一定参考。首先,对拥堵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拥堵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在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呈现出节前节后拥堵水平较高,节假日期间拥堵水平较低的周期特征。在工作日期间,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通勤时段内,午间城市交通运行畅通;星期一、星期五的拥堵水平高于其他工作日,并且星期一早高峰拥堵最严重,星期五晚高峰拥堵最严重。双休日期间的交通拥堵程度低于工作日,拥堵主要集中在下午时段且拥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其次,对拥堵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拥堵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工作日期间,拥堵路段主要集中在城市路网的主干道,总体呈现出(早高峰期间)由各住宅社区向天水路以西区域集中、(晚高峰期间)从西关、南关等区域逐渐蔓延至城市各片区的空间变化趋势。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更集中在商圈、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娱乐区域。第三,对已有交通缓堵措施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修建道路以完善路网结构和实行单向交通形成交通组织“微循环”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区域内的交通拥堵状况。最后,根据城关区拥堵特征和现有的拥堵治理对策,提出下一阶段需要从优化路网结构、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发展公共交通三个系统层面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针对性治理。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路网结构需要从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疏通小区域内交通节点“微循环”、提高道路网络化程度、依照原有规划对未建设道路实施建设措施着手。交通管理方面包括提高交通信号灯区域配合管理水平、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严格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等措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包括设置公交专用道、完善公共交通站点设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鼓励引导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