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早已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社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对老年人自身也带来很多影响。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老龄化进程的速度,很多相应措施和制度的不完善给老年人带来诸多困扰。而且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导致老年阶段是各项慢性病等身体疾病高发的阶段,加之老年人退休后面临的社交环境的缩小、经济供给不足、家庭的变故,难免会引发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些都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老年人这一集诸多问题于一身的群体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重大意义。【目的】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研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从社会人口学、生活习惯、健康自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7大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围绕健康自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构建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明晰生理、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为制定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长春市朝阳区13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为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学历、现在月收入、子女个数)、个人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饮酒、锻炼频率、荤素均衡、嗜糖情况)、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研究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焦虑抑郁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幸福感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或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构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在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方面,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得分的平均分为(35.78±8.81)分,正性情感维度(PA)的平均得分为(7.73±2.42)分,一般正性体验(PE)的平均得分(10.21±2.95)分,负性情感(NA)的平均得分为(2.09±2.42)分,一般负性体验(NE)的平均得分为(3.98±3.37)分。将主观幸福感得分分组得出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水平人数共716人,占55.0%,中等水平570人,占43.8%,低幸福度水平16人,占1.2%。婚姻状况、学历不同、嗜糖与否的研究对象幸福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配偶、学历高、嗜糖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偏高。在健康自评与主观幸福感方面,认为个人健康状况较好的有549人,占42.2%,认为健康状况较差的753人,占比57.8%;性别为自评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的自评健康情况要优于女性。不同健康自评的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焦虑、抑郁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焦虑者占17.7%,无焦虑者占82.3%,抑郁者占比40.3%,无抑郁者占59.7%。多因素分析显示,健康自评较差的比健康自评较好的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高,吸烟者发生焦虑的检出率低于不吸烟者。不同焦虑、抑郁情况的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无焦虑和无抑郁的老年人相比,焦虑、抑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偏低。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方面,家庭内支持总得分为21.64±4.10,家庭外支持总分42.23±7.67,社会支持总分为63.88±11.37。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与学历、锻炼情况、是否抑郁有关。不同社会支持的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会支持越高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在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生活质量八个维度中,生理功能(PF)维度得分为80.03±24.18,生理职能(RP)维度得分为65.02±41.48,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66.14±15.39,总体健康(GH)维度得分为57.91±18.81,活力(VT)维度得分为74.41±18.27,社会功能(SF)维度得分为80.04±21.42,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为71.84±39.43,心理健康(MH)维度得分为74.11±18.02,SF-36总分为116.81±14.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自评较好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较高,焦虑、抑郁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有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较没有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低,不同生活质量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活质量得分越高主观幸福越好。综合主观幸福感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以主观幸福感为内生潜变量,以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的4个维度(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负性体验NE)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指示变量;以生活质量为内生潜变量,以生活质量(SF-36)的8个维度(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作为生活质量的指示变量;以焦虑、抑郁得分、社会支持以及健康自评状况为显变量。构建涵盖16个显变量和2个潜变量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复杂关系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共有8条显著路径:健康自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焦虑→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抑郁→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主观幸福感,抑郁→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其中健康自评、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对主观幸福感均有直接效应,效应大小关系为生活质量(0.459)>抑郁(-0.243)>社会支持(0.186)>健康自评(0.117),除抑郁是负向效应外,其他均为正向效应。健康自评、焦虑、抑郁对主观幸福感有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大小关系为焦虑(-0.482)>抑郁(-0.228)>健康自评(-0.195)。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总效应大小关系为焦虑(-0.482)>抑郁(-0.471)>生活质量(0.459)>社会支持(0.186)>健康自评(-0.078),其中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为正向效应,焦虑、抑郁、健康自评为负向效应。【结论】本研究以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主观幸福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春朝阳区社区老年人中低主观幸福感的占45%,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健康自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抑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水平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高。(3)综合既往研究及多因素分析,构建涵盖16个显变量和2个潜变量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复杂关系模型。通过综合考虑修正指数、路径系数P值、标准化残差,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及路径,得到拟合程度较好的修正模型。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共有8条显著路径;健康自评对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焦虑、抑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较大负向影响,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间接影响,抑郁对主观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因素,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主观幸福感越高;生活质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直接影响。(4)对主观幸福感总效应大小排序为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健康自评,其中生活质量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最大。创新点:首先,本研究从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健康自评情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次,在探讨健康自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等对主观幸福感作用路径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16个显变量和2个潜变量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复杂关系模型,对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路径和路径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具有一定创新性。最后,在全面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具体作用路径的基础上,以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目标,采用绘制干预策略图的方式,综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针对个体、社区和国家提出了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建议策略,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更为直观的可实施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