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远是南京军区创作室的剧作家,1996 年他的作品《商鞅》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公演,轰动全国,他才受全国瞩目,并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最好军旅剧作家和最好的剧作家之一。实际上姚远早就是有成就的剧作家,除了《商鞅》之外,还有许多上乘之作。本文的目的是对姚远的戏剧创作作一个完整的梳理,并对其代表作作必要的评价。全文分成三章。第一章是“姚远早期的剧作”,这一章的划分以作品创作时间为依据。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是“姚远的军旅剧作”和“姚远的历史剧”,这两章的划分的依据是姚远剧作自《下里巴人》之后呈现出的两条平行的线索。写于 1978 年的锡剧《补票》是姚远的第一个剧本,这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喜剧小品,反映出作者的剧作才华。第二年,姚远写了《大树下》,这个取材于文革知青生活的剧本带有明显的“伤痕色彩”,是姚远的出世之作。1981 年姚远写出了他的成名作《下里巴人》(话剧。姚远此后的剧作皆为话剧)。相对于《大树下》,这个作品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剧作技巧上,都实现了由青涩到成熟的飞跃。尽管取材于文革生活,这个剧本却不是当时流行的社会问题剧,作品塑造了一群从事“下里巴人”事业的锡剧艺人形象,着力开掘和歌颂人性中善良美好的方面,从而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中描写人性、表达人文精神的传统。这实际上就是姚远日后的戏剧创作的价值取向。1983 年姚远来到南京军区创作室,成为一名军旅剧作家,从此军旅剧作的写作成为他的本职工作,而他的才力却不是军旅剧作能够容纳得下的,因此在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写了一系列的历史剧,反映出他强烈的用世之心。写于 1986 年的《天堂里的士兵》是姚远的第一个军旅剧作,这个作品歌颂英雄主义,更以描写战争中的人性为旨归,在军旅剧作的常规中强烈地透出创新的信号。10 年之后,姚远写出了《马蹄声碎》,这个描写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中一群女兵命运的作品,深刻地描写并歌颂人性,甚至流露出反战的色彩,这是一部杰作,但它根本突破军旅剧作的框范,没能得到发表或上演的机会。经此挫折,姚远的第三个军旅剧作《“厄尔尼诺”报告》转从军旅剧作的常规道路寻求突破,采用干休所这样“临界”的题材,从一群“准军人”受社会经济大潮的思想上的冲击,揭示出新形势下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该作品获得大奖。 与他的军旅剧作创作平行,姚远八九十年代还有三个历史剧问世。写于 1989年的《商鞅》是迄今唯一一个能将改革之惨烈、改革者之雄浑炽热的精神气魄写到如此淋漓尽致地步的作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高超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剧坛。该作可以当之无愧地名列于当代杰作之林,也奠定了姚远在当代剧坛的地位。写于 1991 年的《李大钊》改编自王朝柱的同名报告文学,不仅取得了人物塑造的坚实成绩,在戏剧形式上也有创新。写于 1995 年的《伐子都》是姚远剧作中《补票》之后唯一一个喜剧,借历史人物讲述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全剧机趣横生,笑料百出,指向的是现实社会中种种反常而又常见的现象。这是姚远的用世之心在新的社会条件之下以喜剧形式作的一次“狂欢”式的表演。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新编历史剧”中的杰作,也是 90 年代戏剧作品市场化,强化其娱乐功能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