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及胃周围血管鞘在胃癌转移中的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显示肿瘤仍能通过一系列机制下调MICA、NKG2D的表达,使NK细胞等效应细胞出现功能缺陷,从而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监视。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细胞能释放可溶性MICA(soluble 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molecule A,sMICA)。sMICA的释放一方面降低了肿瘤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sMICA可竞争性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NK细胞等效应细胞表面NKG2D结合,导致NKG2D受体内吞和降解,使得CTL和NK细胞的NKG2D受体数目明显降低乃至消失,系统地影响免疫效应细胞(包括NK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NKG2D受体的表达和功能的发挥,从而使肿瘤细胞避免了MICA-NKG2D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免疫逃逸。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ennifer D.Wu及其同事在一项报告中指出:MICA在早期和低度恶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很高,而在晚期和高度恶性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中sMIC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因此sMICA可能损害了NKG2D介导的NK细胞的功能。并由此推测“sMICA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记”。 目的: 探讨胃癌中MHC I类链相关分子A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展的关系,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1、肿瘤组织: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01年~2006年胃癌病理石蜡标本共40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CA蛋白在胃癌的表达。随机选取23例患者取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对照。 2、血液标本:收集上述病例中32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每份标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采用EDTA-2Na抗凝,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NKG2D受体的表达情况。另一部分采用干燥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sMICA的含量。 3、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ICA、NKG2D、sMICA这三者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展的关系以及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4、随访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根据随访资料分析MIC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影响胃癌生存曲线的因素。 结论: 1、 MICA在胃癌组织中广泛表达(349/406),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即低度恶性的肿瘤表达水平较高,高度恶性的肿瘤表达水平较低或不表达。早期胃癌患者MIC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晚期患者。 2、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KG2D受体的表达水平普遍下降。 3、 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MICA的含量升高。 4、MICA、NKG2D、sMICA这三者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相关。随着胃癌的进展,肿瘤细胞MICA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细胞NKG2D受体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中sMICA的含量逐渐升高。因此,MICA-NKG2D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在早期清除胃癌细胞中起重要作用,晚期患者MICA和NKG2D表达下调,严重影响了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推测MICA-NKG2D介导的免疫监视障碍可能促进了胃癌的进展。 5、 增强肿瘤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恢复、增强MICA-NKG2D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将可以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 6、MIC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并不能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研究背景 本课题标本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04年~2006年间术前经纤维胃镜诊断为胃癌,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0例临床胃癌病例。术中收集包括血管鞘在内的胃左动脉和(或)胃右动脉的一段,共计338份标本。将标本进行 冰冻切片,分组后分别采用普通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Cytokeratin、Mesothelial Cell)对胃周围血管鞘内的肿瘤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包括HE染色显示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同病理分期胃癌胃周围血管鞘内抗CK、MC抗体表达情况及其变化规律;观察分析不同部位胃癌胃周围血管鞘内抗CK、MC抗体表达情况及其变化规律;观察分析发生鞘内转移伴随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实验所得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全部数据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及结论: 我们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200例病例的338份标本的血管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及结论: 1.HE染色的标本在光镜下可以看到清晰的血管壁各层结构,以及血管鞘内外的结构特征。镜下血管腔内可以见到残存的红细胞。 2.Ⅰ和Ⅱ期病例没有发现存在鞘内CK阳性的情况;随着肿瘤的进展,部分病例的血管鞘内发现CK(+):31例54份标本,其中Ⅲ期12例22份:Ⅳ期19例32份,而血管鞘内或鞘上发现MC(+)0例。 3.将删病理分期的Ⅰ、Ⅱ期和Ⅲ、Ⅳ期病例的鞘内CK阳性率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Ⅲ、Ⅳ期病例的CK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而Ⅲ期与Ⅳ期病例之间的比较结果也显示Ⅳ期病例的CK阳性率也明显高于Ⅲ期病例,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4.No.7、8、9组淋巴结存在转移阳性组患者鞘内CK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胃癌根治术中对于上述淋巴结发生肿大的病例,进行血管脉络化是必需的。 5.下1/3胃癌病例的鞘内CK阳性率明显低于中上1/3病例,为导致近端胃癌预后差于远端胃癌的因素之一。而中1/3和上1/3的病例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6.胃癌根治术中对于Ⅲ期及Ⅲ期以后的晚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过程中需要同时清除血管鞘;而对于Ⅱ期及Ⅱ期之前的早期胃癌,仅仅在鞘外剥离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TTDE检测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研究TTDE状态下,不同程度冠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TTDE无创诊断冠脉狭窄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疑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机制仍不确切,近年来EMs与凋亡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异位内膜之所以在宫腔外种植并继续存活,与其抗凋亡的抵抗力增强有关,survivi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E-cad、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D44v6、MMP-9、E-ca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