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自1985年发表作品以来一直以先锋的姿态展现于世人,其带有超现实主义特征的无意识写作让批评界一时陷入了对其难以定位的尴尬局面。对其无意识写作的深入认识无疑有助于我们揭开残雪文本怪诞的神秘面纱,从而挖掘出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众多研究中虽然有人看到其无意识写作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的相似性,但很少能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有人从精神分析多角度对残雪的无意识写作进行分析,但大多是针对单一的某篇作品或者某一类人物形象,未能对其无意识世界的成因进行系统的论述,而且多侧重其前期的一些篇目的研究,对其后期人量的作品重视不够。本文旨在理出残雪无意识写作与西方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联系与区别,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全面追寻残雪小说无意识世界的形成原因,从而对其创作进行整体性把握,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社会价值。残雪小说有着明显的西方现代主义特征,尤其是梦幻、玄想、非理性的无意识表达更和西方超现实主义不谋而合,被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各流派追认为先驱的卡夫卡,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博尔赫斯都备受残雪推崇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残雪的小说又区别于西方超现实主义,她虽然崇尚笔下先行自己充当速记员的角色,但从未排斥理性的作用,一再强调理性监督的重要性,同时残雪的无意识写作明显地指向现实,呈现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在她那里幻想和理性达到了统一,无意识与意识形成了某种契合。湖南这块巫楚文化的发生地及残雪本人特殊的人生经历为其无意识世界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形成了其略带神经质的性格。现实的经历使她特立独行,不能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常处于孤独境地与压抑状态。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来源之一就是早年所经历的痛苦事件在人的大脑中造成的记忆创伤。霍妮更是把人际关系视为影响一个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则会形成“基本焦虑”。残雪早期作品多为荒诞世界的荒诞叙述,对外部世界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对现实秩序进行颠覆。随着创作的成熟,作品的关注点逐渐由外向内转,不断地自我审视、分裂、否定,达到灵魂净化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纯文学创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残雪这位当年的先锋主将依然孤独前行且后劲十足,其无意识写作置于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汉语功能的革新为小说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鲁迅等先驱在上个世纪就致力于启迪民智形成了“五四”传统,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性,理性启蒙的任务尚未完成,精英知识分子逐渐边缘化。在这样的困境下残雪接通了“五四”理性启蒙与批判传统,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