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先世界,构筑起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布局和文化市场运营全球一体化,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面临文化渗透、产业植入等经济安全、产业安全问题。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但是通过本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带来的社区组织创新,社区农民受到城市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的影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出现新情况,是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需要在新形势、新主体下关注社区农民文化消费呈现出的供需结构即将调整、经济特征更加明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找出影响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促进社区农民文化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  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之后,通过对文化消费理论、实证文献的研究,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理论支持,确定了以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农民视角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并提出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1)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的结构、行为、心理;(2)影响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3)当前阶段促进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研究。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实地调研访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按照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变量设计、信度效度检验、研究方法设计等规范,在采用大样本问卷的基础上,运用SPSS20.0对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成都文化消费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成都文化消费内容十分广泛,文化产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仍然存在文化消费总量不足、文化消费结构失衡以及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同时,借鉴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理论,确定从结构、行为、心理三方面分析研究。  第二,借鉴有限理性人理论和文化消费理论的研究成果,提炼了影响社区农民文化消费的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确定了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10类)、产品因素(7类)、社会因素(6类)共23类可能潜在的影响变量作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后发现社区农民文化消费受性别、身份、月收入、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消费观念更新、闲暇时间增加影响不显著,年龄、学历、亲朋好友影响显著;新媒体广泛运用、民间文化组织对文化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通过对瑞泉馨城社区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该社区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建设(“1534+N”先进社区管理理念、完善的社区文化设施、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前卫的消费理念、较高的个人月收入水平、充足的闲暇时间、亲朋好友推荐共同促进该社区文化消费繁荣。  最后,基于当前社区农民文化消费发展现状,从政府和社区农民两个角度提出促进文化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政府来看:(1)要加强社区文化环境尤其是核心文化的建设;(2)要加强对社区农民文化消费引导,优化文化消费结构;(3)做好社区农民就业和增收工作。从社区农民来看:(1)修正社区农民文化消费观念,树立适度、理性消费观;(2)优化文化消费的结构和层次,逐渐培养自己高层次、高品味的文化消费习惯。  本论文结合文化消费经济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研究,从交叉学科视角动态分析。同时,基于社区的视角,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文化消费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成都文化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茶有品性,作为国饮,被赋予“饮中君子”之名;人有品格,君子求诸己,自强不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倾心于绿茶的品性,以茶洁身自好,以茶养身心,以茶悦灵性.而这种由物质向精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移动通讯设备供应商来说,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寻找到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