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个人体验,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也间接表现出社会文明发展的进步程度。环境意识教育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本国民众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教育的主要途径。相关研究证明,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密切相关,基于以上背景,环境意识教育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环境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大学生群体作为21世纪各国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拥有相关环境保护意识和掌握相应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制定了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课程与实践标准,而中国在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摸索与逐步提高的阶段,这必将制约着中国未来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针对中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比较研究,在系统分析环境意识教育比较研究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教育本土化重构理论为理论依据,针对当前中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的比较分析,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角度对中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中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优劣势分析,从中概括总结出中国在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如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差异、各学科间有关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内容的相互结合有待加强、教育对策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经济现状难以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持等问题,以美国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借鉴,从而引发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在坚定以生态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以生态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内容系统化,探索以社会实践为重点的教育途径多样化,搭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的教育载体平台,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综合条件等方面的启示。
其他文献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短的标准序列进行物种鉴定的新技术。本研究对截获的一批非法入境木材样品的ITS1及TrnL-TrnF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
患者,男,48岁.因单位纠纷被同事殴打致伤,1小时后来我院就诊.因同时合并头部外伤,先于外科行头皮伤清创缝合.然后至我院眼科就诊,自诉右眼被拳头击伤,致伤者手上可能有戒指.
开放大学教学组织是开放大学教育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组织科学、恰当,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质量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开放大学教学组织的概况及其特点进行
一、导入(《小夜曲》的背景音乐轻轻流淌)大家欣赏的图片中有什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
为进一步探讨全长基因和成熟肽基因的关系,根据已发表的假蕈状芽孢杆菌34 kDa纤溶酶全长基因DNA序列(GenBank FJ463037)和纤溶酶活性位点的位置,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得到纤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