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西藏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宗教影响较大,这使其文化特殊性显著,在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浸染之下,西藏建筑的发展自成一脉,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援藏建设的深入发展,一批批现代建筑林立在西藏的街头巷尾,这其中不乏具有传统地域性特征的当代优秀地域性建筑作品,然而在全球化影响之下,由于通用性技术的强行植入、当代建筑材料所带来的污染及城市面貌与建筑风格的逐渐变化,共同导致西藏现代建筑地域特征的普遍丧失,也正是由于城市面貌日渐趋向于国际化风格,昔日富有宗教内涵与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它独特的易识别性正在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现代生活习惯的同时探寻出一条适合西藏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之路,就是本文的核心思想。文中通过对地域性相关理论的学习与西藏传统建筑特色的研究,并结合西藏当代经典建筑的案例分析,总结出西藏地域性建筑的普遍设计方法,将其运用到“日喀则珠峰文化演艺中心”工程实践当中,结合地域性要素进行多方案间演进,分别从对环境的回应、蕴含的象征意义及内部空间布局等几个方面比选出最优方案,并针对环境与人工的协调、材料与技术的统一、空间与造型的结合、人文与民族要素四方面来阐述建筑的创作过程,进而得出符合西藏地域性特征的当代建筑设计方法。分析总结这一设计流程实际是以地域性理论知识与地域性常识构建知识框架为基础,在它的基础上得出普遍的地域性设计手法,通过对其进行现代转译,从而生成地域性建筑作品。通过对与西藏高原高寒相对应的国外相似地理区域的建筑设计优秀成果的分析以及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几十年来的地域性设计成果总结,并结合前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的项目实践,总结出当代西藏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相关结论,首先在提取传统建筑元素后,运用创新性设计思维使其在相似性中具有区别性,表达西藏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其次以动态发展的思路来审视西藏当代地域性建筑,将其视为传统建筑与未来建筑的中间阶段,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重塑相对于西藏未来地域性建筑的当代原型概念。再次,注重地域性建筑的实际应用与社会反馈,强调地域性对人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以具有归属感的亲身体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结合前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西藏地域性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地域建筑将与现代建筑共同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地域特征的多维度表达,强调其开放性与可持续性,加强地域性建筑的情感塑造,以情感的代入式体验来表达地域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