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募制度盛行于唐代前期,是一种既不同于唐前期的府兵制,又不同于唐中后期的募兵制的军事体制,有着独立的征发原则、征集方式、装备和服役情况,是唐代前期的重要军事制度。募兵制是唐代中后期出现的兵农分离的军事制度,士兵的招募改变之前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征发原则,更加注重材力。士兵作为职业兵,脱离农民身份,有利于军队的专业化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兵募作为唐代前期的重要兵种之一,兵员和编制较为灵活,只在战争和戍镇时征用,事后即归乡恢复民丁身份,故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未受到史学家们的重视,历史典籍中也记载很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唐代的兵募制度逐渐走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日本学者最先开始研究。我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这一久未重视的军事制度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丰硕成果。本文将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继续开展对唐代兵募制度的研究,重点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根据古籍、吐鲁番文书等历史文献,用丰富的例证来证明兵募在唐代前期的战争和军镇中居于重要历史地位,重要性大于久被推崇的府兵;第二,长久以来,读者认为唐代兵制变革只是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并不提及兵募变革。笔者参考大量诏书等史料论述了兵募变革的详细过程,充分论证兵募变革是唐代兵制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府兵转变为彍骑一起构成了唐代兵制变革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笔者也对兵募的概述、兵募变革的背景、兵募变革的历史影响进行详细论述,力图呈现唐代兵募制度的整体面貌,使读者重新认识这一重要军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