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本世纪初期互联网上发展最为迅猛的技术之一,P2P技术秉承了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设计理念,摒弃了服务器与客户机之分,使得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向分布式偏移,充分利用了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使得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作为对等主体直接互联和交换文件,形成了规模更大,可扩展性更好的覆盖网络,许多基于P2P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应运而生。然而,P2P技术在促进了Internet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同时,其固有的匿名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对互联网的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由于服务的可靠性,所提供资源的真实性通常无法保证,又缺少中心组件的控制和管理,使得P2P网络中存在着更多可以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P2P网络的共享机制和快速选路机制,也为病毒和蠕虫提供了快速传播平台。这都严重制约了P2P系统的进一步推广,甚至威胁到了整个互联网的安全。如何提高P2P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以P2P技术最初的应用模式文件共享系统为对象,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其安全性威胁及隐患,提出了若干提升P2P文件共享系统安全性的策略和方法。全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P2P网络的结构及其特点,总结了P2P网络的主要安全问题和研究现状。然后以典型的P2P文件共享系统的行为周期模型为脉络,分别研究了资源发布/搜索,节点选择,分块选择以及数据传输四个不同阶段下的主要安全威胁,并从系统设计的角度,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P2P网络安全性的方法。首先,在数据传输阶段和分块选择阶段存在的假块污染攻击,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攻击,严重的影响了P2P系统的可用性。本文以BitTorrent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假块污染攻击的随机模型给出了攻击所能达到的理论上限。然后在半开放环境下进行了广域网实验,验证了假块污染攻击对实际应用的危害,得出污染攻击至少可以带来3倍以上的下载延迟。最后提出了对抗假块污染攻击的SmartHash算法,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评价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在节点选择阶段的路由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了系统的可用性,同时为其他更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网络攻击提供了实施平台。本文在实际网络环境下,针对BT的Mainline DHT进行了攻击验证,证明通过索引毒害和路由攻击的方式可以控制DHT的搜索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节点ID生成机制、路由表更新机制以及搜索路径选择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系统在保证查询效率的同时,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最后,在资源发布和搜索阶段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系统可用性和资源真实性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可用性方面的工作主要针对DHT结构,研究了在典型应用eMule的KAD网络下,基于关键词的索引资源在ID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目标ID的索引发布和搜索机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索引负载均衡性。在资源真实性方面,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P2P文件共享系统的资源评价模型(FRep),并详细介绍了FRep的评价收集机制,节点选择机制,评价质疑机制,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及历史评价交换机制,分析了该模型能够抵御大规模欺骗攻击的能力。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FRep比起已有的信誉模型能更好的抵御外来攻击,同时具有更好的计算和通信效率。总体而言,本文对P2P文件共享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其行为周期模型中不同阶段下的安全威胁,提出了提高其安全性的技术和方法,对未来P2P网络研究的继续开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