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的发展对转移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于资本要素所得,劳务收入要低得多,而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单纯的劳务经济难以解决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西部地区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如何通过加快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与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中外学者关于特色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规范性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特色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影响特色经济发展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探讨了加快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①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林地及牧草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特别是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②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丰裕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还需要科技、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与之契合,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与其他要素性资源契合的程度,决定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③依托西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西部地区特色农林牧产品生产和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西部各省际单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逐年增加,但西部各省存在较大差异,特色农林牧产品生产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成果显著的省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水平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高于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的省份。④农、林、牧、渔业产值对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即西部地区特色农、林、牧、渔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了西部农民增收。⑤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土地经营亩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年末农业贷款余额、财政农业支出额、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乡村从业人员数等因素对西部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⑥加快西部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要努力发掘各区域特色农业自然禀赋优势,构建特色经济发展的产业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为特色经济发展积累必要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