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团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人类的五大死因中的第二大死因,治愈肿瘤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研制高效的肿瘤放射增敏剂成为了放射治疗的重要课题。金纳米团簇由于超小尺寸和独特的光学特性有望应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本文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金纳米团簇,并利用Au-S共价键和物理吸附分别制得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和连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的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EGFR)。用荧光光谱仪来观察其荧光特性,并通过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其血浆稳定性。用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两者的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用MTT比色法研究体外毒理和放射增敏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放射增敏的机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金纳米团簇在脏器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SH-Au和GSH-Au+EGFR在615nm左右具有最大的荧光强度,与人血浆混合24小时内有很好的稳定性。不同浓度的GSH-Au和GSH-Au+EGFR作用于细胞24和48小时后都会引起细胞存活率的下降,但是24小时后GSH-Au的毒性大于GSH-Au+EGFR,而48小时后GSH-Au的毒性小于GSH-Au+EGFR。小鼠脏器都没有受到严重的损伤,只是GSH-Au和GSH-Au+EGFR分别会使小鼠肾脏和肝脏有轻微的变化,但不是很明显,病理结果也没有显示出有所病变。两者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体内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表明GSH-Au比BSA-Au能够更好的降低肿瘤体积,而且能更好的通过肾清除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在体内的蓄积。结论:金纳米团簇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同时体内外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团簇的尺寸、表面配体的影响,而且影响机理很复杂。本实验对于了解金纳米团簇的毒理学和放射增敏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团簇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病因。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大部分
患者男,76岁,因“车祸伤后头痛、流血4h”于2011年5月2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h行走时不慎被汽车撞倒在地,当即患者意识丧失,伴头面部流血不止,无抽搐,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约半小时后
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罕见的来源于胰岛β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4)/100万][1]。其经典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但由于其引起的低血糖症状及神经系统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结肠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2例诊断为结肠癌的老年患者,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
小腿和足踝部皮下软组织薄,血运差,外伤后极易导致创面严重污染和骨质或肌腱外露,易感染,难愈合,临床上较多见,处理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活动及负重功能,治疗较为棘手。2008年8
目的 评价新式内镜保胆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保胆取石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饮食恢复时
患者男,以“反复黑曚12年余,胸闷气短1个月”为主诉人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略胸闷、气短,人院行ECG检查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0次/min,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行永久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