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人类的五大死因中的第二大死因,治愈肿瘤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研制高效的肿瘤放射增敏剂成为了放射治疗的重要课题。金纳米团簇由于超小尺寸和独特的光学特性有望应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本文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金纳米团簇,并利用Au-S共价键和物理吸附分别制得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和连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的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EGFR)。用荧光光谱仪来观察其荧光特性,并通过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其血浆稳定性。用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两者的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用MTT比色法研究体外毒理和放射增敏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放射增敏的机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金纳米团簇在脏器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SH-Au和GSH-Au+EGFR在615nm左右具有最大的荧光强度,与人血浆混合24小时内有很好的稳定性。不同浓度的GSH-Au和GSH-Au+EGFR作用于细胞24和48小时后都会引起细胞存活率的下降,但是24小时后GSH-Au的毒性大于GSH-Au+EGFR,而48小时后GSH-Au的毒性小于GSH-Au+EGFR。小鼠脏器都没有受到严重的损伤,只是GSH-Au和GSH-Au+EGFR分别会使小鼠肾脏和肝脏有轻微的变化,但不是很明显,病理结果也没有显示出有所病变。两者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体内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表明GSH-Au比BSA-Au能够更好的降低肿瘤体积,而且能更好的通过肾清除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在体内的蓄积。结论:金纳米团簇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同时体内外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团簇的尺寸、表面配体的影响,而且影响机理很复杂。本实验对于了解金纳米团簇的毒理学和放射增敏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团簇的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