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市15岁~6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流行病学现状,探讨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并与1997年深圳市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比较以了解目前深圳市高血压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变迁,为进一步改善和实施社区人群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8782名15岁~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对1997年深圳市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重新进行处理。以这两次调查为基础,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改变对高血压患病率变化的影响程度,所有资料经Epidata3.1建库并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较1997年,本次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由13.3%上升至15.3%,上升2个百分点,男女分别由13.9%、12.8%上升至17.6%、13.6%,其中男性上升约4个百分点;此外,本次调查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而1997年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本次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2%、52.3%、43.4%,男性(53.3%、43.8%、18.8%)较低于女性(65.3%、57.1%、25.0%)(均P<0.01);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控制率为43.4%,男女分别为42.9%、43.8%,其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相比中青年人较好;较1997年,标化知晓率从27.5%上升至42.4%。老龄化、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饮酒、吸烟等高血压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其标化率(老龄化为原始率)分别由1997年的28.6%、29.5%、37.3%、19.1%、8.6%、18.1%上升至29.0%、35.1%、39.3%、40.3%、24.5%、22.1%(均P<0.01),此外,不锻炼率标化率由67.7%下降至42.3%,高盐膳食率则为43.4%。本次调查排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影响后(老龄化只排除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其OR(95%CI)不包括1的危险因素其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依次为老龄化:43.7%,超重与肥胖:42.6%,血脂异常:32.1%,高血压家族史:29.7%,饮酒:9.3%,与1997年顺序相同。72.3%的人存在1~3种危险因素,随存在危险因素数的上升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结论:深圳市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高血压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绝对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仍较低。相比1997年深圳市水平,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十几年间,男性患病率显著上升,而女性变化不大,且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高于男性。较1997年,危险因素上升幅度最大的三个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超重与肥胖,分别上升了184.9%、110.0%、19.1%。但对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仍然为老龄化、超重与肥胖、血脂异常。此外,危险因素数与高血压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呈正相关。建议:加强政府在预防控制高血压疾病中的主导作用,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地,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以健康教育及社区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加强高血压及其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使得干预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效果最大化,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及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知晓率。另一方面,规范医疗机构其高血压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努力提高医患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病人进行跟踪随访,最大限度使病人坚持治疗,提高依存性,进而改善高血压治疗率与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