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浪漫派音乐的传统继承者。拉赫玛尼诺夫在作曲、指挥和演奏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是一位全能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十分丰富,作品涉及歌剧、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协奏曲、交响诗歌和大量的钢琴前奏曲、变奏曲、练习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的创作极富民族性,旋律优美流畅,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与柴可夫斯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写于1909年的《第三钢琴协奏曲》(OP.30),我们也常称之为《d小调钢琴协奏曲》达到了作曲家在20世纪最初十年创作的顶峰,也是他音乐生涯中的里程碑。
这部公认为是所有浪漫主义协奏曲中,不论从演奏技法上还是创作风格手法上,堪称浪漫派大师的作品中达到极限的一首。这部作品在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音乐创作及同类作品,乃至整个音乐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论文第一章是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的文化成因,主要从生平与创作、社会历史背景和协奏曲的介绍三方面阐明。第二章是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其中涉及到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构成、织体层次等多方面的分析。第三章是《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包括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民族风格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其第四章是对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钢琴协奏曲》演奏的诠释和不同版本的比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他们分别为:霍洛维茨、阿什肯纳奇、阿格里奇、朗朗的演奏版本。从中比较研究演奏家们对《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各具特色的演绎,并着重从:演奏家及其演奏版本,技法分析与演奏,演奏风格这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本章以演奏版本为基础,从旋律、织体、力度与速度、踏板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在归纳总结了此曲技术难点的同时,审视各演奏家处理作品的独特之处,力求客观、清晰的总结出各版本的特点与价值,为今后演奏教学提供音乐处理上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