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多特征分析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多特征分析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具有高检测率和识别率、具有可扩展性的实时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我们分析和实现了最近比较流行的人脸检测和识别算法,提出了新的多特征分析方法、新的弱分类器及新的级联结构——动态级联结构学习方法来改进人脸检测算法,比较了各种不同的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和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脸检测与具有在线学习功能的人脸识别系统。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脸检测方面,我们在传统的Adaboost训练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特征的动态级联结构(Dynamic Cascade)训练算法,并训练了一个同时具有高检测率(Recall)和低误检率的(False Alarm)正面人脸检测器。首先,在连续的Adaboost(RealBoost)算法中,我们提出了新的弱分类器——Bayesian Stump,以此来解决传统弱分类器中存在的例如子区域(Bin)划分个数的选择、如何根据训练样本分布进行不同划分的问题。其次,我们提出了新的级联结构(Cascade)方法——Dynamic Cascade来解决使用级联结构训练中训练参数过多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了上一个级联结构分类器的信息,提高了分类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分类过程中的平均弱分类器使用数量。第三,我们提出了多特征的方法来满足人脸检测中Cascade不同阶段对特征性质的要求,各特征间形成了互补,有利于检测精度的提高。在CMU/MIT的正面人脸数据集上的评测表明了以上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正面人脸检测器完全达到了实时的性能。(2)在人脸识别方面,我们阐述、实现并比较了不同的人脸识别算法并针对人脸识别在线训练算法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通过在中科院人脸数据集CAS-PEAL和FERET数据集上对这些算法采用的预处理方法和识别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二种结构的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在CAS-PEAL数据集中的困难光照测试集中表现出了相当好的识别结果;对于普通的饰物、时间跨度、背景、距离、表情等测试集,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 LBP)算法取得了绝对优势。对预处理方法的实验表明,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和高斯模糊,均能对不同的识别算法有显著提高。(3)采用了上述改进的人脸检测算法以及在测试集中胜出的人脸识别算法开发了快速在线人脸检测识别系统。在实现上,采用了多线程、识别结果平滑处理等技巧提高了系统性能,保证了系统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交互性。人脸识别在线学习算法的提供为系统的实用性提供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设计具有可扩展性,为后续的功能模块提供了相应的接口。
其他文献
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总体现状到底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为高校又将如何深化礼仪教育?文章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不文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从语篇着眼分析小说开端的人际资源和意义。在一些小说的开端(语篇)中,"语气"和"情态"是表明作者态度和影响读者行为的人际资源,也是表达作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对电视编导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这就需要电视编导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制作出符合观众实际的节目。电视编导的高素质和高能力对电
我们党从红军创建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了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干部以身作则,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
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监督学习的主页人物属性抽取方法,首先根据领域模式从个人主页中提取出人物属性的前导词,接着通过前导词获取人物属性作为初始的属性种子,在这些属性种子中
文章在回顾证券公司竞争力文献的基础上,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构建了证券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2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在“十二五”以来,受国际金
<正> 王浆酸即10-羟基-2-癸烯酸,是蜂王浆中特有的、含量最高且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有机酸。文献报道,蜂王浆的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作用,皆是由于含有王浆酸
<正>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10节《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详细介绍了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但对误差分析和电路的设计都没有介绍,笔者结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被学术界和实践界普遍视为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激发员工创新能力,提升组织创新水平,打造知识型企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写入了发展议程。企业在物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