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Rac/ROP是植物中一类特殊的小G蛋白,作为分子开关参与众多的植物信号转导途径,如花粉管与根毛的极性生长,ROS的形成,根毛的生长,激素应答和次生细胞壁的形成。Rac/ROP家族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c/ROP是植物中一类特殊的小G蛋白,作为分子开关参与众多的植物信号转导途径,如花粉管与根毛的极性生长,ROS的形成,根毛的生长,激素应答和次生细胞壁的形成。Rac/ROP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植物中,拟南芥中存在11个成员,大麦中存在6个,水稻中存在7个。然而,Rac/ROP家族基因在水稻发育中的的功能研究还很少有报道。本论文通过观察OsRAC3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过表达CA-osrac3相关表型并对其进行初步机理的探究,得到如下结果:1、构建了启动子融合GUS的表达载体:OsRAC3pro:GUS,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OsRAC3基因在幼苗的不定根、不定根根尖和不定根着生的节点等处表达很强;在幼叶、叶鞘和叶枕等处有表达;在颖花中的雄蕊、雌蕊、外颖和内颖等处也有表达。2、对过表达CA-osrac3植株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观察,发现过表达CA-osrac3冠根数目增加。为了探究其机理,用6-BA和NAA进行激素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A-osrac3植株对6-BA的处理敏感性下降,表明OsRAC3可能参与细胞分裂素途径调控冠根的发育;过表达CA-osrac3不影响冠根对生长素NAA的敏感性。3、通过对过表达CA-osrac3植株籽粒的观察,发现过表达CA-osrac3导致籽粒增大,粒长和粒宽增加,过表达CA-osrac3的两个株系L11和L20千粒重增加。扫描电镜下,CA-osrac3籽粒的表皮细胞在长度方面有所增加。综上所述,OsRAC3在水稻的根和地上部分多个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影响了水稻相关的生长发育过程。OsRAC3可能作用在细胞分裂素途径上调控水稻籽粒的大小和冠根的发育。
其他文献
环金属化铱(Ⅲ)配合物,因其自身优良的稳定性、高选择性、强配位能力,在催化、医药、环境检测等方面有诸多研究,在有机金属化学中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地位,成为配位化学和有机金
菠萝[Ananascomosus(Linn.)Merr.]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三大草本果树之一。据FAO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菠萝种植面积已达6.56万公顷,总产量达155.1万吨。近年来,虽有少数学者关注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dipennis(Reute)(Hemiptera:Miridae),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但关于其产卵行为的信息很少。在产卵前,黑肩绿盲蝽雌虫利用口器对产卵基
由于医药、化工及机械生产等领域快速发展,诸多行业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如酚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对乙酰氨基酚(PCM)在医疗行业中广泛用于治疗发烧疼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领域是我国重点发展和研究的对象。而农作物的保护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农作物的保护和控制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化学防治,比如使用喷洒农药,但在药液的喷洒过程中,大部分液体由于处置不当,在空气中扩散并沉积在土壤之中,这不仅容易引起农药的浪费,还使得大量的化学物质并没有进入目标体内,甚至残留的化学成分很可能直接进入到
城市的发展和和城市的建设要依据于城市总体规划,它指导着城市发展方向,控制着城市建设的规模,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以达到城市发展的目标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我国目前关于规划的工作更注重规划的编制而往往忽略了规划实施的评估。《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体规划(2012-2030)》自2012年编制以来已经
目的:探究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R-HPV16/18型)及二者联合检测三种筛查方法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宫颈组织中P16、Ki67蛋白与HR-HPV16/18型感染及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依据爱必维五项联合测定的结果,探讨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否具有相关性。旨在为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8
桐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植物油,价格低廉且资源丰富。但目前桐油主要在传统涂料、油墨领域得到应用,其附加值低、工艺繁琐、且高VOC排放而逐渐受到国家环保法规的限制,因此,对
泛函分析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其他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泛函分析作为数学分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完备、内容丰富且
碳/芳混杂编织复合材料由于混杂效应,不仅提高了碳纤维的断裂韧性,而且增强了芳纶纤维的刚度。作为一种先进复合材料,其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对其机械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混杂编织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变形损伤及扩展行为影响因素较多。为提高碳/芳混杂编织复合材料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损伤中的动态演化规律和破坏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针对碳/芳混杂编织复合材料,分别进行了碳纤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