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对合肥地区2014及2015年“安吉白茶”茶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采用群落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模糊聚类分析法等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茶园内害虫天敌的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可为茶树的综合管理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根据营养结构关系将群落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和寄生-中性类亚群落。2014年安吉白茶茶园节肢动物群落中,共85种,58科;其中,植食类亚群落的相对丰盛度为0.5525,在总群落中占主体地位,害虫花蓟马、萤叶甲、假眼小绿叶蝉、茶短须螨和茶蚜是主要的优势种;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3022,天敌鳞纹肖蛸、锥腹肖蛸和斜纹猫蛛是主要的优势种;寄生-中性类亚群落的相对丰盛度为0.1359。2015年节肢动物群落中,共84种,属57科;植食类害虫的相对丰盛度为0.4834,害虫花蓟马、茶短须螨、假眼小绿叶蝉、萤叶甲和茶蚜是主要的优势种;捕食类的相对丰盛度为0.3454,主要优势种天敌是肖蛸科和球腹蛛科;寄生-中性类的相对丰盛度为0.1715。2.用t检验分析法分析2014年和2015年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物种数S(1.6691)、个体数N(1.4069)、优势集中性C(1.3491)、多样性指数H’(1.6393)、均匀度J(1.2228)和优势度D(1.1889)的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显著的是物种丰富度R(2.3878)。对2014年和2015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进行t检验分析,黑刺粉虱(2.1754)和茶尺蠖(2.6164)差异显著,二星蝽象(3.0388)差异极显著;主要天敌中,差异极显著的是斜纹猫蛛(3.4822)和黄金肥蛛(4.8228),其他种类的昆虫两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3.2014年安吉白茶茶园节肢动物各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结果是:总群落>捕食类>植食类>寄生-中性类亚群落;2015年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同2014年的变化趋势相同。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吉白茶茶园总群落及其各亚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是,2014年总群落的第二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为93.9417%,植食类亚群落第二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为96.4424%,捕食类天敌亚群落第二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为91.9974%,寄生-中性类亚群落的第二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为78.9496%;2015年总群落的第二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94.0851%,植食类的为93.138%,捕食类的为88.7253%,寄生-中性类的为82.7538%。其中物种数和个体数对总群落及各亚群落的贡献率较大。5.对两年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其他指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是,2014年与多样性指数成正相关的是均匀度和物种数,相关系数为0.9751和0.8044,直接作用为0.8017和0.8783。2015年同2014年一样,均匀度和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系数较大,依次为0.9924和0.7261,其中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的直接作用为0.8829。总群落和各亚群落都是均匀度的决定系数2)(jR绝对值最大,即均匀度对多样性指数综合作用最大。6.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2014年和2015年茶园各群落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是,2014年,当聚类距离为D=0.90时,可以把总群落分为3类,当聚类距离D=0.94时,可将植食类亚群落分为3类,当聚类距离D=0.905时,可将捕食类亚群落分为3类,当聚类距离D=0.87时,可将寄生-中性昆虫亚群落分为3类;2015年,当聚类距离为D=0.95时,把总群落分为4类,当聚类距离D=0.96时,可将植食类亚群落分为3类,当聚类距离D=0.93时,可将捕食类亚群落分为3类,当聚类距离D=0.93时,可将寄生-中性昆虫亚群落分为4类。7.对两年的群落结构特征参数进行最优分割,结果是,2014年总群落、植食类、捕食类、寄生-中性类的最优分割结果为8段、8段、10段、6段,误差函数依次为0.8510、1.6499、0.8085、0.7552;2015年总群落、植食类、捕食类、寄生-中性类的最优分割结果为7段、7段、7段、10段,误差函数依次为1.014、1.0969、0.9391、0.9066;8.蜘蛛和瓢虫类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生物资源,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害虫的综合防治,对“安吉白茶”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系统调查,采用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综合分析“安吉白茶”茶园主要害虫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的密切程度。结果是,2014年,与花蓟马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的前五位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锥腹肖蛸;与茶短须螨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黑色蝇虎、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鳞纹肖蛸。花蓟马5个时段的空间格局均是聚集格局,5种主要天敌与花蓟马之间的w值均小于13.4629,两者之间的聚集程度差异不显著。花蓟马的种群聚集指数λ>2,表明其聚集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天敌龟纹瓢虫的聚集也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其余4种天敌的聚集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茶短须螨5月25日是随机格局,其余是聚集格局。茶短须螨与其5种主要天敌的w值均小于13.2629,聚集程度差异不显著。茶短须螨6月9日的种群聚集指数λ为2.0397,此时的聚集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其余时间以及5种天敌的聚集都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2015年,与花蓟马关系密切的前五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异色瓢虫、斜纹猫蛛和草间小黑蛛;与茶短须螨关系密切的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八点球腹蛛、黑色蝇虎和锥腹肖蛸。花蓟马5个时段的空间格局均是聚集格局,5种主要天敌与花蓟马的w值均小于13.4629,表明天敌与花蓟马之间的聚集差异不显著。8月30日、9月26日和10月11日花蓟马的聚集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10月28日和11月14日的聚集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11月14日八点球腹蛛与10月28日和11月14日锥腹肖蛸的聚集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其余时间天敌的聚集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茶短须螨5个时段的空间格局均是聚集格局。天敌与茶短须螨之间的w值均小于13.4629(n=30),表明茶短须螨与其5种主要的天敌之间的聚集程度差异不显著。茶短须螨5月24日的聚集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其余时间的聚集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5种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值均小于2,表明它们的聚集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