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炭—二叠纪时期被认为是塔里木地块由古全球构造运动机制向新全球构造运动机制转化的时期。在这一转折期,板块内部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构成了中国境内的又一个大火成岩省。本文对塔里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场方向与古地磁场强度研究,以期恢复该时期塔里木地块与其相邻地块的相对位置及其变化过程,从而了解该时期古亚洲洋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特征;同时期望能为石炭-二叠超静磁期的形成机制提供基本信息,为建立超静磁期内合理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在塔里木地块柯坪地区采集了早—中二叠世库普库兹满组与开派兹雷克组的古地磁样品,包括玄武岩样品与部分沉积岩样品。岩石磁学结果表明:库普库兹满组地层样品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玄武岩中的磁性矿物颗粒粒径为SD颗粒含少量MD颗粒;开派兹雷克组地层玄武岩样品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亦为磁铁矿,样品中磁性矿物粒径类型为SD颗粒,为SP颗粒与MD颗粒混合的结果。通过对塔里木地块柯坪地区库普库兹满组与开派兹雷克组的古地磁场方向研究,特征剩磁分量分别在95%和99%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同褶皱检验,代表了地层形成时的原生剩磁。获得的塔里木地块早—中二叠世的古地磁极位置为λ=57.5°N,φ=181.3°E,A95=6.9,相应的古纬度为27.9°N。结合前人的古地磁方向结果,得到如下认识:(1)塔里木地块、哈萨克斯坦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在早二叠世已完成了碰撞拼合,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上限应在早二叠世;(2)现今位于塔里木地块东南缘的柴达木地块于晚二叠世与塔里木地块完成碰撞拼合,成为了欧亚大陆的一部分;(3)塔里木地块与羌北地块在早二叠世时期还相距甚远,说明这一时期两地块间的古特提斯洋还具有很大的规模;早二叠世开始,古特提斯洋盆开始俯冲消减,直至晚三叠世塔里木地块与羌北地块完成碰撞拼合,两地块间的古特提斯洋盆也于该时期完成闭合。通过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五个喷发旋回的玄武岩的古地磁场强度研究,大部分样品未获得可靠的古强度结果,只在部分样品中获得了可靠的古强度结果。获得强度结果的样品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其平均强度值为79.63±8.87μT,相应的虚偶极子磁矩(VDM)为(16.45±1.83)×1022Am2。结合前人在石炭—二叠超静磁期内所获得的古强度结果表明:超静磁期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地球磁偶极子场均处于低能量的状态,但在超静磁期内,地球磁偶极子场的低能量状态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本文获得的中二叠世末的地磁场强度异常高值,可能指示了一次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