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企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比较快的企业类型。所谓创业企业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尚处于未成熟期,未来发展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但具有高成长性预期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的创业企业主要是个人创业或以个人社会关系为纽带共同发展的初创企业。因此创业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且大多数创业企业表现出家族控制1特征。因而本文研究中小创业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对家族类企业的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家族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等企业治理变量对企业业绩及其经营行为的影响。其主要在于分析中小家族企业在家族持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家族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持有一定股份能否对家族持股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一定的抗衡和矫正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从中小企业板上市家族公司的实际例证中得到关于中小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普遍性经验,从而为中小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有用的建议和信息。当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不断完善对中小家族企业及其公司治理的认识。本文以截至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全部102家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基本分析样本(其中2004年38家,2005年50家,2006年102家);以2006年年底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数据,而以在2006年年初以前上市的全部50家企业的基本数据作为回归分析的样本(由于2006年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剔除当年上市的52家样本企业数据);分别以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其中包括财务业绩、市场业绩、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管理行为作为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和股权特征以及董事会结构特征等企业治理变量为解释变量(具体包括家族持股比例、年初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独立董事比例和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合一),再把公司的净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来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以此来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上的企业治理变量与公司业绩指标的影响进行计量检验,从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到中小企业板市场中存在着“家族控制的绩效制约”、“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绩效抗衡”、“家族企业独立董事的绩效促进失效”和“总经理与董事长职能状态的绩效模糊”四大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家族类型企业与我国主板市场的公司在治理机制和对企业绩效影响及机理上有着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们在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上一定要特别注重家族控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控制性掠夺以及绩效制约等问题;同时也应当积极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等其他相关优势会在其参与公司治理中不断强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创造企业的价值。另外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分析了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家族类型企业与我国主板市场的公司在公司治理上的不同,从而填补了目前研究的空白;同时,在目前研究领域也没有把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家族控制与机构均衡相联系起来。本文考察了这两大主要股东类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为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机构投资者在股权结构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影响也必定随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