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κB和端粒酶启动的肿瘤基因治疗新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目前困扰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最新的免疫疗法已被用于癌症治疗,提高了病人的五年存活率,但由于不可避免的毒副反应使得疗效还与病人对于生命健康的期望相差甚远。NF-κB是一种序列特异性DNA结合型转录因子,通过与细胞核内DNA靶点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生长、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NF-κB在各种癌症中过度活化,是抗肿瘤药物筛选和癌症治疗的优良靶点。由于 NF-κB 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NF-κB活性抑制剂因其显著的毒副作用而未能成为临床药物。抑制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应采用因势利导的策略,创制新的肿瘤治疗技术。本研究发展了三种肿瘤基因治疗新技术,并探索了其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
  1. 人肝癌细胞中NF-κB结合靶点和靶基因的鉴定及其应用
  研究发现,过度活化的NF-κB与肝炎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完整而精确的分子途径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使用ChIP-seq和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TNFα诱导的人HCC细胞系HepG2细胞中共计鉴定出699个NF-κB直接靶基因(direct target gene, DTG),包括399个激活基因和300个抑制基因。其中,216个基因(包括126个激活基因和90个抑制基因)是目前已经鉴定出的HCC基因标志物。比较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LPS诱导的THP-1细胞和TNFα诱导的HeLa细胞中NF-κB靶基因数目,仅有24–46个NF-κB靶基因由两种细胞系共有,表明本研究鉴定出的NF-κB DTG具有HCC细胞特异性。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HepG2细胞中的NF-κB DTG主要富集在经典的NF-κB生物学过程,如免疫系统过程、压力反应、刺激反应、防御反应和细胞死亡,并且涉及MAPK、TNF、TGF-β、趋化因子、NF-κB和Toll样受体KEGG信号通路。部分NF-κB DTG也与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此外, 82个NF-κB DTG编码的分泌蛋白是目前临床上已经使用的HCC生物标志物,如CCL2和DKK1。最后,通过ChIP-qPCR和RT-qPCR实验证实,NFKB1、NFKBIA、CCL2、IL1A、IL1B、PTX3、NUDT7、EFNA5、ID4、GPC6、KLF15、DKK1、OAZ2和IGFBP3这14个基因是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中NF-κB DTG。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F-κB相关的分子机制和HCC生物标志物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信息。
  2. NF-κB激活的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疗法及其应用研究
  转录因子 NF-κB 在各种肿瘤细胞/组织中过度活化,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和肿瘤治疗的优良靶点。正因如此,过去几十年发展了无数的NF-κB活性抑制剂,然而由于
  不可避免的毒副反应,没有一例抑制剂成为临床使用的药物。本研究中,利用NF-κB在肿瘤细胞中高度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发展了一种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疗法,即NF-κB激活的基因表达(NF-κB-activated gene expression, Nage)载体用于癌症治疗。Nage载体通过将NF-κB诱骗子序列(decoy)与最小启动子序列(minimal promoter)融合构成NF-κB特异性启动子(decoy minimal promoter, DMP),DMP与肿瘤细胞内高表达的NF-κB结合,从而激活下游效应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首先使用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了NF-κB p65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随后以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作为效应基因,证实Nage载体可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效应基因,产生绿色荧光,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效应基因。随后,以 CRISPR/Cas9 作为效应基因,在靶向端粒重复序列的 sgRNA (TsgRNA)的引导下,Nage载体特异性地诱导多种肿瘤细胞死亡,包括HepG2、HeLa、PANC-1、MDA-MB-453、A549、HT-29、SKOV-3、Hepa1-6和RAW264.7,而对正常细胞293T、MRC-5和HL7702不产生影响。最后,将表达Cas9-TsgRNA的Nage载体包装进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中,构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AAV-Nage,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注入小鼠体内,显著地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本研究发展的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疗法Nage载体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3. 端粒酶激活的肿瘤基因疗法及其应用研究
  癌症是由一系列表观基因突变引起的,以多种复杂形式存在的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端粒酶是真核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一种RNA聚合酶。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性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被程序性关闭,而在90%的肿瘤细胞中被重新激活,使其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靶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端粒酶活性抑制剂用于治疗癌症,但由于不可避免的毒副反应均已失败告终。本研究中,利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发展了一种名为端粒酶激活的基因表达(telomerase-activated gene expression, Tage)系统用于治疗癌症。Tage系统由一段携带端粒酶可识别的3 粘性末端效应基因表达载体、表达dCas9-VP64 人工转录因子的表达载体和靶向端粒重复序列的 sgRNA(TsgRNA)组成。以CRISPR/Cas9作为效应基因,Tage系统有效地杀灭多种肿瘤细胞,包括HepG2、HeLa、PANC-1、MDA-MB-453、A549、HT-29、SKOV-3、Hepa1-6和RAW264.7,但对正常细胞293T、MRC-5、HL7702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不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酵母同宗接合切换内切酶(homothallic switching endonuclease, HO)切割产生的4碱基3? 粘性末端可被细胞中端粒酶识别并延伸,为Tage系统体内应用奠定基础。以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作为基因载体,实现了Tage系统体内安全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荷载Tage系统的AAV经静脉注射给药,显著地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并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反应。
  4. 肿瘤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癌症由不同分化等级和致瘤潜力的肿瘤细胞构成,是一种高度异质性、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癌干细胞或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是具有自我更新、多能分化和无限增殖潜能的肿瘤细胞亚群,对维持肿瘤细胞异质性和致瘤性起关键作用。CSC可抵抗常规抗癌药物,并在肿瘤转移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抗肿瘤药物研发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中,使用前期发展的两种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疗法,端粒酶激活的基因表达(Tage)系统和NF-κB激活的基因表达(Nage)载体24 h内有效地杀灭旺盛分裂的肿瘤细胞,残存细胞具有CSC自我更新增殖特性。qPCR检测发现,涉及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Wnt信号通路、细胞间粘附以及干细胞标志基因VIM、TWIST、p53、p16INK4α、p21、CD24、CD326、DLL4、JAG1、Notch1、MUC1、DACH1、CD133、CD44、ATXN1、BMP7、CXCR4、GATA3、JAK2、KLF4、LIN28a、LIN28b、MYCN、NANOG和SOX2,在残存肿瘤细胞中均高表达,表明Tage系统和Nage载体可在24 h内有效分离得到CSC。研究发现,NF-κB 不仅在各种肿瘤细胞中高度活化,在 CSC 中也显示出高活性,使其有望成为针对CSC的肿瘤治疗靶点。将前期发展的新型NF-κB活性抑制剂,即NF-κB特异性启动子DMP调控的靶向RelA的miR533包装进腺相关病毒(AAV)中,构成肿瘤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AAV-miR533。AAV-miR533有效地杀灭HepG2 CSC,感染病毒20 d后的CSC仍没有再生长增殖迹象。本研究为分离CSC和开发针对CSC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方法。
  总之,本研究通过联合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和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了肝癌细胞中NF-κB的结合靶点和靶基因,发展了三种肿瘤细胞基因治疗新技术—NF-κB激活的基因表达(Nage)载体、端粒酶激活的基因表达(Tage)系统和肿瘤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这些基因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微波热消融是目前临床肝癌、肾癌等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热消融的临床疗效和医生经验有重要关系,主要原因是实际肿瘤微波消融效果和消融针的热场分布密切相关,国内外热消融设备缺少精准的消融术前热场仿真计划,严重制约消融术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结合电磁场理论和生物传热原理,对微波消融针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系统开展了多针消融和基于CT重建的三维微波消融有限元仿真,并获得了
学位
微波热消融以其微创、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治疗过程中热剂量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肿瘤微波热消融的治疗效果。目前热剂量控制主要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设备的默认消融参数,针对个体化治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临床急需一套可以实时监控热剂量的微波消融系统。本文重点设计了一套基于433 MHz和2450 MHz的双频微波消融治疗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热剂量精准控制的探究性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
学位
荧光偏振显微技术被广泛用于获取生物分子的方向和结构信息。所有相关方法都是利用几何模型来统计性描述激发光斑内被荧光分子标记的生物分子取向分布信息,这种分子取向分布的分辨率取决于显微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因此,提高荧光显微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成为获取更加准确的分子取向分布和更精细分子结构信息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提出基于荧光偏振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该技术与荧光偏振显微技术采用相同的偏振调制机制,从原
学位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因其特有的高分辨率成像优势,已成为纳米药物转运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实现纳米药物在活体动物体内深层次血液、组织和细胞内的同步监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论文针对纳米药物临床前基础研究和成药性评价的需求,搭建了一套双波长(纳米载体荧光信号、包裹药物荧光信号)多尺度(宏观、介观、微观)荧光实时监测系统,同步监测纳米药物在活体小动物体内不同层次(血管内平均浓度、主要代谢器官内聚集及损
学位
环形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内源性RNA分子,没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 A尾巴,以共价键连接形成封闭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传统分子生物学理论认为,DNA模板链转录形成前体RNA(pre-m RNA),去除内含子部分,由外显子依次拼接形成线性RNA(m RNA)。而环形RNA由前体RNA反向剪接,首尾以共价键相连形成闭环结构。随着二代测序的快速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开发,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自杀风险是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常见疾病风险之一,而不同患者的风险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且在临床上难以评估。因此,寻找与抑郁症自杀风险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并给出风险严重程度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往研究证实:Gamma 频段的振荡异常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受损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可能导致潜在的自杀风险。在不同情绪刺激下,抑郁症患者在 gamma 频段下的大脑活动需要进一步探讨,以研究与自杀风险相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