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文采用高浓度玉米秸秆(60g/L)作为产氢底物,通过暗发酵及厌氧消化两阶段发酵生产氢气和甲烷气。在暗发酵产氢阶段,考察和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种强化、CTAB和碳酸氢铵等几个过程参数对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株Bacillus sp FS2011添加量为10%(v/v)、CTAB浓度为30mg/L以及碳酸氢氨浓度为1.2g/L的最优条件下,得到高浓度玉米秸秆最大的氢气产量以及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79.8±1.5mlH2/g-秸秆以及3.78±0.2ml/h g-秸秆。在产甲烷阶段,将氢发酵的废液作为产甲烷的底物生成甲烷。累积甲烷产量、最大产甲烷速率以及COD去除率分别为227±2.5ml CH4/g-COD、436.77±10.5ml/Ld和95±1%。结果表明,通过两阶段发酵,不仅可以将玉米秸秆高效的转变为氢气和甲烷,同时可以高效地去除暗发酵产氢产生的有机废水。与低浓度(≤20g/L)暗发酵产氢相比,本实验产生的有机废水的体积总量降低了三分之二。。2.以上述工作中优化后的高浓度玉米秸秆发酵产氢为基础,考察了两种不同的pH控制方案对暗发酵产氢的影响。通过方案1的pH值调控,累积氢产量的平台期消失以及乙酸在液相末端产物中比例的增加使得其累积氢产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3.44%,最大累积氢产量达到97.21ml H2/g-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