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硅烯/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谷极化和自旋极化输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曼切斯特大学的Geim小组成功制备出单层原子的石墨烯材料以来,二维材料迅速成为了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同时,也推动了自旋电子学和谷电子学的发展。近年来,除了石墨烯外,一批新型的二维材料被相继成功制备,如硅烯、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等。这些二维材料不仅晶格结构十分类似,而且能带结构也有共同的特点,电子不仅有电荷自由度和自旋自由度,而且还存在谷自由度。电子的这些新的自由度,为量子信息的承载和处理提供了更多的量子资源。本文研究了磁性硅烯超晶格和石墨烯/铁磁硅烯/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谷极化输运和自旋极化输运的特性。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基于硅烯的静电势超晶格、铁磁超晶格和反铁磁超晶格中谷极化、自旋极化以及赝自旋极化的输运性质,分析了铁磁交换场、反铁磁交换场以及化学势对输运性质的影响,讨论了电场对谷极化、自旋极化和赝自旋极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当三种超晶格的晶格数达到 10 以上时,在硅烯超晶格中很容易实现 100%的谷极化、自旋极化和赝自旋极化,而且通过调节超晶格上的外加电场可以让极化方向发生翻转,从而在硅烯超晶格中实现外电场对谷自由度、自旋自由度以及赝自旋自由度的操控。  (2)研究了基于以石墨烯/铁磁硅烯结为元胞的超晶格系统中,在铁磁交换场不变的情况下,外电场和中间铁磁硅烯区域的长度对谷极化和自旋极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铁磁硅烯区域的长度和调节外电场的大小,可以实现谷极化和自旋极化,且当超晶格的晶格数增加时,还可以实现完全极化,从而得到了在超晶格中实现完全谷极化和完全自旋极化的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微磁学理论对反铁磁耦合双层膜、三层膜的反磁化机制展开了如下研究:(1)基于Stoner-Wohlfarth模型对反铁磁耦合三层膜的磁滞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了非对称反铁磁耦合三层膜在不同结构参量和磁参量情况下磁滞回线相图以及各种磁滞回线出现的临界条件。分析了反铁磁耦合三层膜自由层以及反铁磁耦合磁记录介质的磁滞回线类型和热稳定性。(2)采用一维原子链模型对软/硬磁反铁磁耦合双层膜的反磁化过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简称REMPI)技术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电离过程中动力学行为特性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
正交频分多址技术(OFDMA)凭借其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已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4G)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业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