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医院门诊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影响门诊病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门诊病人在诊疗疾病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于2009年5月~2009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某三级医院外科门诊(包括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口腔科)就诊者中随机抽取300例,从内科门诊(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肾病科)就诊者中随机抽取300例,从同期体检的就诊人群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抽取的门诊就诊者,利用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取资料。   研究采用门诊病人问卷调查表、Kessler10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所收集的全部资料校对无误后,输入计算机建立Foxpr06.0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通过卡方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在分析一般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调查人群的客观躯体健康、心理相关因素、伤害相关因素等其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通过量表共调查门诊就诊者900人,最终回收问卷892份,回收率为99.11%,其中有效问卷876人,应答率为97.33%。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本次调查的三组门诊就诊者K10平均得分为15.8±3.4分,88.4%的门诊就诊者K10得分在21分及以下。三组门诊就诊者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63.2%,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者占25.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占10.9%。   2.876名门诊就诊者中,共有428例患者HAD焦虑得分≥8分,HAD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8.9%。其中,可疑存在383例,检出率为43.7%;肯定存在45例,检出率为5.2%。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3.26±2.38分,抑郁为2.64±2.25分。   3.从门诊就诊者SCL-90各因子得分看,外科门诊组、内科门诊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性症状等因子上得分存在差异,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一般的门诊就诊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健康体检者。   4.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障形式、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水平、躯体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均是门诊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高年龄组、丧偶/离异、受教育程度较低者、保障水平低的就诊者K10得分较高;心理状况差,如性格内向或模糊者、无知心朋友者、生活单调者、对人生感到消极者、人生压力大者以及遭遇过挫折或意外不幸者自评身心状况较差。   5.多因素的结果显示,女性、高年龄组、婚姻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医疗保障形式、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水平低、躯体健康状况差、心理状况差等因素是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三个心理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门诊就诊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门诊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一般社会学因素、经济因素、躯体健康因素和心理状况因素等。应当针对门诊就诊者的不同特征,进行相应的临床心理学的干预,全面改进门诊就诊者的健康水平。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强社区功能建设,提高社会支持力度:   2.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建设,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3.加强对病人的社会救助,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4.加强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5.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病人心理问题干预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统计年鉴等既有资料的基础上,描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搜集社区卫生人力相关政策并对社区卫生人力培训政策和人事政策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借鉴国内外促进基层卫生人力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完善现有的社区卫生人力政策。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Medline、CBM、CNKI光盘等检索工具查阅国内外社区卫
教材统编后,初中语文写作“教什么”的难题得以解决.但要使写作教学常态、高效,还需要教师对写作课程“怎么教”的问题进行探究.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的处理、活动的设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