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在虚拟空间中诞生了相对于面对面互动的虚拟人际互动关系,而这种虚拟人际互动的产生、维持以及模式化就形成了一个个基于个体兴趣与专门化需求基础之上的虚拟共同体,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的模式、特征等问题一直为社会学界所关注。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对虚拟社区的讨论大多局限于思辨性的泛泛讨论,缺乏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一个所选取的具有典型特征的BBS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以期从微观与宏观两种不同的视角对BBS虚拟社区人际互动的模式、特点以及人际互动网络结构、互动控制机制等问题,在深入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验证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具体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网络分析方法,辅之以标准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的前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在文献综述部分中,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做了总结:首先,总结了已有对虚拟社区及其人际互动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综述了已有对虚拟社区及其人际互动研究方法,这些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研究假设。在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资料处理情况。第三部分中详细讨论了BBS虚拟社区人际互动的主体。在第四部分中,本文对BBS虚拟社区中的微观互动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首先运用马克思·韦伯所提出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将BBS虚拟社区的微观互动划分为三种类型:链条状模式、星状模式、网状模式,并探讨了这三种具体的互动模式的特点,然后运用标准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对所选择的BBS虚拟社区中的微观互动分布做了描述分析。在第五部分中,本文从所选取的BBS虚拟社区互动网络的规模、点度分布以及角色地位分布、密度与凝聚度、派系等多个特征值的测量上描述了BBS虚拟社区人际互动网络的结构特征,并探讨了BBS虚拟社区互动中的控制机制。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BBS虚拟社区的互动特征得出如下结论:BBS虚拟社区人际互动的主体是ID,ID的独立性、自由性、开放性与匿名性给BBS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带来了两种可能:真诚的沟通与“前台”表演;ID在BBS虚拟社区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地位,角色地位主要是根据ID在BBS虚拟社区中的互动表现所获得的,完全属于一种“后天获得性地位”;BBS虚拟社区中微观互动存在着多样化的类型;BBS虚拟社区中微观互动并不像有的研究者认为的具有被动性特征;BBS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关系网络总体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较为离散的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BBS虚拟社区人际互动“与现实社会相比,它是动态的、欠稳定的、弹性的结构”,但是另一方面,BBS虚拟社区中存在着稳定的、密切的互动关系,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动态与稳定的统一;BBS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存在着一种与现实社区相比较为柔性的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