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后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一历史时期里,儒学的变动不单单表现在其自身理论的探索和发展,也同时贴合着社会的发展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儒学的平民化趋势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而王艮的哲学思想恰恰是明末儒学的这一特征的突出体现。面对明政府的腐败统治和百姓日益困苦的生活处境,王艮积极地寻求救世之法。王艮深信“良知”说是改变社会的切入点,但却并不满足于其师的“致良知”学说。他认为“良知”本然,所以在“良知”前加个“致”字会破坏“良知”的圆满。因此,他创造了“良知致”学说。此外,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他进一步将“良知”与“日用”相结合。而后他亦将“格物”的重点放在弄清何为本何为末上,确立了“尊身立本”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实际上是“日用良知”的延伸,是如何将内心本然的“良知”外化成行为的方法论。本文第一章分析了该文的选题原因与研究价值,简要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王艮思想的研究文献,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在第三节叙述了文章的布局和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王艮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将王艮的哲学思想放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有助于全面、客观地分析王艮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他思想中的独特之处。第三章简要地叙述了“良知”说的形成和发展,并详细剖析了“现成良知”中“现成”的含义。正是阳明后学不同派别对“现成”的不同理解深化了“良知”的内涵,也同时造成了阳明后学的进一步分化。王艮的“良知致”学说就是在探讨“现成”之义的基础上,对王阳明“致良知”学说吸纳、质疑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他还通过将“良知”与“日用”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良知”说,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日用良知”说。第四章主要叙述“格物”说的形成,并“淮南格物”中“明哲保身”中的“保身”作了两个层次的分析,笔者认为这是前人研究中所忽略的内容。以往谈到“淮南格物”中的“尊身立本”和“明哲保身”思想时,往往就其肯定个人价值的意义上展开。但笔者认为“保身”的内涵远不止如此,“保身”中的“保”所要保全的,不仅仅是食饱穿暖这些基本需求,更是“良知”的无所遮蔽、道德的圆满,是人之为人所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最后,结合本文对王艮哲学思想的分析,简略地探讨了王艮的历史定位和学界对他的主要评价,并对这些评价进行客观的分析,给予王艮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