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塑造的教育基础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1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心是社会道德运行最可靠的基础,但良心塑造是否具有教育基础?即良心是否具有可教性,这是对良心的价值思考,既表达着一种愿望,又是在寻找实现愿望的道路和途径,属于教育学和伦理学共同研究的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就是立足于此,力求在揭示良心与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教育或塑造良心的实现途径。本论文拟从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角度,以良心为研究对象,以良心塑造的教育基础及其实现途径为研究重点,采用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说明知识是良心塑造之以证明良心有可塑性、具有坚实的教育基础,进而探求如何建立良心塑造的教育基础,以及内在的运动机理和实现途径。第一部分,研究良心需教的根据。首先从良心的概念入手,从教育学的角度诠释良心的内涵及特征,以准确把握良心的本质,接着通过对人性的分析,阐释性恶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为良心可塑建立了内在的理论依据。人性虽然有恶的一面,但是可能通过教育化性起伪,将“善”植入人心,这是良心塑造的价值期待,从而揭示出良心需要教育才能将善内化。第二部分,研究良心为什么具有可塑性,即良心塑造是否具有教育基础。通过分析良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知识的传递需通过教育才能完成,从而可以证明良心的可教性。但是有知识并不等于有良心,必须通过信念、情感、意志、践行四大因素的互动发展、综合作用才能完成良知的升华、良心的生成。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建立良心塑造的教育基础。主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教是良心塑造的外力影响,学是良心生成的内在发动,通过此两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沟通桥梁与良心输出和输入的机制,让良心灌注人心,滋润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良心的生成。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介绍从动物血红细胞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及其制剂。方法:根据去除杂蛋白的方法不同,归纳了几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工艺,并加以评论,介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所有制剂。
发展市场经济,要遵守经济规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可能有赢取最大收益的机会.科学、合理地作好印刷工艺设计,减少书刊印刷的成本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笔者从印刷工艺设计的角
从印刷工艺方面来讲,印刷机递纸装置所执行的工艺流程是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很关键的一环;从印刷机本身结构组成来讲,递纸装置和压印装置一样属于印刷机的核心装置.
2003年9月22日于东京举办了国际印刷器材展览会,来自展览会上的最新信息显示了今后产业追求高附加值的方向,其结果必会引发印刷产业发生质的变化.为此,本文将逐项介绍相关信
进入2003年,艾利(中国)有限公司公司已经进入了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第9个年头,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分支机构,都现在遍布全国的分公司及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艾利公司在中国市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对8例异位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进行保守治疗。结果 7例患者保守成功,1例患者保守失败后进行手术治疗。结论应用米非
基于关系契约视角,通过对建设项目参与者动态博弈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并设计一套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未来收益折现率越小,关系契约的激励效果越显著;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