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马为大脑的古皮质,在认知、学习记忆、情感等脑高级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马尤其是齿状回的发育与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育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齿状回的发育形成过程中,Cortical hem区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海马发育的调控中心,许多信号分子及受体在cortical hem区表达,Wnt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为其中的一类。为了明确cortical hem在海马发育中的功能,我们筛选了多种可能参与调控海马发育的候选基因.本课题借助原位杂交的方法详细地检测了Writ受体之-Frizzled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表达谱分析发现,在胚胎期E8.5天和E9.5天,Frizzled10基因表达在神经管及其末端的尾芽。至E10.5天,在前脑泡、第四脑室和脊髓均可以检测到Frizzled10 mRNA。从E12.5天和E16.5天,在端脑Frizzled10特异性表达在Cortical hem区。此外,在丘脑、室管膜区、小脑及脊髓均可以检测到Frizzled10 mRNA。出生后,Cortical hem的区域逐渐被海马伞(fimbria)取代,其残余部分被挤压至fimbria边缘,但是P0仍然可以观察到Frizzled10较强地表达在fimbria边缘,之后逐渐变弱,P4天以后基本检测不到信号。该结果提示Frizzled10可能对海马的神经发生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coritcal hem及其退缩部分海马伞边缘区域对海马神经发生的调节,我们利用Frizzled10启动子制作了Fzd10Cre-ERTM转基因小鼠,对出生后海马的发育进行研究。通过解析Fzd10Cre-ERTM转基因小鼠,发现Cre表达模式与内源性Frizzled10基因表达基本一致,提示此小鼠可用于研究coritcalhem和海马伞边缘区域在调控齿状回发育中的作用。我们将Fzd10Cre-ERTM转基因小鼠和Rosa26-Cre-reporter小鼠交配,在特定时间诱导Cre蛋白起作用,启动报告基因LacZ/GFP的表达。在出生后P0天注射tamoxifen,细胞谱系分析发现Cre阳性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发育成为fimbria区发出的胶质支架fimbriabundle和MZ区的reelin、GFAP、Calretinin阳性的细胞,这些细胞围绕在发育中的齿状回周围,形成了包绕在齿状回周围的一个sheath。将Fzd10Cre-ERTM转基因小鼠和Rosa26-GFP-DTA小鼠交配,并经过tamoxifen诱导特异性去除sheath后,发现初级和次级放射胶质支架受损,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发育异常,提示包绕在齿状回周围的sheath在齿状回发育中可能发挥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