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汉武帝统治时,董仲舒以《公羊》学理论的“天人三策”献于皇帝后,公羊学从此兴盛,汉武帝一朝就在《公羊》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开边、改制等活动。继武帝以后的昭宣也在霍光与桑弘羊的辅佐下继续武帝的策略。但是,在宣帝甘露三年的石渠阁会议上,一改《公羊》学独霸的局面,增立《谷梁春秋》博士。自此以后到王莽时期,朝廷的许多政策也就以《谷梁》学为指导思想。本文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谷梁》学在西汉的兴起及意义进行分析。 1、《谷梁》学兴起的原因探源 《谷梁》学在西汉兴起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亦或统治者的偏爱都可以成为理由。但我想从《谷梁》学之所以瓜分与替代《公羊》学,即从《公羊》学理论和武、昭、宣政策的矛盾来着手。政策的发展与变化,环境与局势的改变,最高的理论指导思想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谷梁》学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兴起的。 2、《公羊传》与《谷梁传》及《公羊》学与《谷梁》学的差异 如果没有自身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谷梁》学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因此,还应从《谷梁》与《公羊》在内容上的差异来找出它们兴替的原因。《谷梁传》与《公羊传》的区别,《谷梁》学与《公羊》学也有迥然不同的方面,正是这种差异成为了《谷梁》学兴起的又一原因。 3、《谷梁》学的兴起及过程 由于以上两点内外原因,《谷梁》学经过最初申公时期的初步发展,卫太子时期的潜伏努力,终于在宣帝甘露三年的石渠阁会议辩论中成功兴起,被列为博士。 4、《谷梁》学兴起后对西汉后期的政治文化意义 《谷梁》学兴起以后,它的思想在元、成、哀、平等朝中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宣元之际的“务行宽大”、“勿行苛政”,元、成、哀时期的改制运动,还是王莽时的复古改制等,可以说都是在《谷梁》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