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的伟大之一,在于建立在人类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的唯物史观的提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民社会理论可以说是一条具有基础作用和枢轴性质的重要线索。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频繁使用的概念,在他的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去挖掘社会建设的思想。首先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为出发点,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展示出以这一思想的研究为出发点的唯物史观的创建过程。然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阐述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从市民社会理论到社会建设思想的阐发,即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阐述唯物史观的创建过程,到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建设思想的阐发。这就是笔者的思路,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全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市民社会的含义的变迁。首先,市民社会概念由来已久,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与自然状态相对立,随后与政治国家相对立,最后经过马克思的发展并完善,成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次,在马克思那里,这一概念的含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后,针对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几种误读,文中一一辨明。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度解读。首先阐述马克思对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考量,然后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批判,确立其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观点。最后阐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展示马克思对特定时代条件下市民社会的“肯定一一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演化历程,深入阐述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深刻剖析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揭示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必然性。第三部分,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解读了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首先将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梳理,揭示出以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为出发点的唯物史观的建构过程。然后阐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最后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揭示了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批判过程中所蕴含的社会建设思想。第四部分,旨在揭示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为我们当今坚持以生产力为中心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当今在社会建设中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们当今社会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为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